
中国人的礼仪
在瓷都景德镇,我有一位商界的朋友刘先生,在当地经营着一家颇具影响力的副食品贸易公司。刘先生不仅在生意场上叱咤风云,在政协里的人际关系也是处理的如鱼得水,所以无论是商界还是政界都有很多朋友,相比一般的商人,刘先生身上散发出更多地魅力。
有次因工作需要,去拜访刘先生。刘先生非常客气,处理完工作之余。晚上约了几个商界、政界的朋友,找了一家非常有特色又非常幽静的乡村农家乐。农家乐的老板是刘先生非常要好的朋友,一位从政界辞职的基层干事,为人豪爽,爱好烹饪,会炒几个拿手菜,我看了菜谱价格非常实惠,所以离市区尽管有30来公里,但是还是吸引了不少的都市男女。听刘先生说,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慕名而来,是一群真正懂得吃的人,其中不少人身价不菲、身份不低。
我们的车子刚停在农家乐门口的小广场,农家乐的老板娘就笑眯眯的迎了上来,跟各位宾客热情地打招呼,紧接着把我们一行迎到一间非常雅致幽静的包厢,包厢内一条溪水潺潺而流,那时候刚好是中秋过后,窗外的一棵大桂树,枝上开满了层层叠叠的桂花,清风徐来,香味满堂。刘先生按照宾客的长幼辈分、地位高低、男女性别等一一安排宾客的座位。所有宾客对刘先生的安排都非常满意,频频表扬刘先生太讲礼仪。刘先生85后,能有这样的修养,确实值得我辈学习。宴席上,中国人的座次还是非常讲规矩的: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席,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晚上6点左右,主菜已接二连三的上桌,刘先生时不时举杯感谢大家赏光。主宾之间、宾客之间也是频频举杯致意。主宾谈笑之间,一盘特色菜“瓷都烧鸭”已悄然上桌。刘先生举杯说道:“各位来宾,吃烧鸭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包含着祝福和吉祥。人们说,吃鸭头,抢占先机,神采飞扬;吃鸭脖,曲颈高歌,引吭向上;吃鸭胸,胸有成竹,金玉满堂……,让我们为吃烧鸭带来的良好祝福,为各位幸福吉祥,激流勇进,劈波斩浪,干杯!”刘先生的祝酒词真是精彩,所有宾客都纷纷举起酒杯。听随行的当地宾客说,刘先生口才非常好,每次的祝酒词都不一样。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有些年长的宾客,已有醉意,现在国家也不提倡劝酒。刘先生叫服务员帮几位年长的宾客盛饭。服务员很热情,给第一位李姓的宾客盛饭,李先生不断地说只要一点就行。服务员心真诚,真的给李先生添一勺。李先生看着饭碗迟迟没有动筷,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刘先生马上反应过来,邀请宾客之前,刘先生是做过一番功课的,对所有宾客的风俗习性、口味爱好都有所了解。他知道在李先生老家有个风俗:添一勺饭是上供给祖先的,给人添饭至少得添两勺以上。刘先生马上跟服务员耳语了几声,服务员立即跟这位李先生换了一个干净的碗,重新添了两勺饭。李先生给刘先生竖了一个大拇指,有些人不知其深意。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礼”,礼的核心是“敬”,敬人者人恒敬之。刘先生为了想把宾客照顾好,对所有宾客的风俗习性、口味爱好做足了功课,这是对客人的“敬”;然后驱车30公里,让客人享受到地地道道的美味佳肴,这是对客人的 “敬”;在安排座次时,能照顾到尊卑、长幼、男女等,这是对客人的 “敬”;用餐进行时,能察言观色,体贴入微,尊重到每一个人的饮食习惯,这是对客人的 “敬”。就是因为刘先生对亲朋好友发自内心的“敬”,才让他身上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折射出良好的修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