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3期28天写作营(齐帆齐商学院)
苦难,是人生常态,“活着”才有希望。

苦难,是人生常态,“活着”才有希望。

作者: 非鱼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22-09-09 12:10 被阅读0次

    一个老人、一头老牛,两个都叫“富贵”的,弓着脊背,在古板的田地里犁田......

    这个画面……没错,是《活着》。

    这两天,我读了余华的《活着》。这么出名的小说我却是第一次读。

    3个多小时一口气看完。感叹、泪目之余,又用了半天多的时间重新翻了两遍。

    书中讲述一个叫富贵的男人,家境由兴盛到破落,家人相继去世,最后自己孑然一身,仍然选择“活着”的故事。 


    01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80年代的中国南方地区,历经封建传统社会、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土改”、“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个家庭的命运随着时代的洪流跌宕起伏。

    徐福贵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他的祖辈白手起家,到他这一辈家里还有100多亩田地、几代居住过的房屋老宅,家境仍算殷实。

    但他吃喝嫖赌,尤其嗜赌如命,最后把全部的家产全部败光,连母亲、妻子、女儿的首饰都不落下。

    从一个富家纨绔子弟到穷困潦倒的穷光蛋,经历这个巨大的变故后,富贵不得不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从恶习累累到浪子回头,苦难中的福贵重新找到了家庭的温情,他和家人相濡以沫,想踏踏实实地好好过日子,但却抵挡不住命运对他的毒打和摧残。

    虽说,一个人活到世上,注定是要经历生死离别的。但是,富贵的经历的确是太惨:

    搬离老宅前,父亲被气死;

    搬离老宅后,自己被国民党抓去“拉大炮”导致两年未归,在此期间母亲离世; 

    儿子有庆给县长夫人输血,血被抽干而死;

    女儿凤霞生孩子大出血而死;

    妻子家珍常年有病在女儿死后3个月离世; 

    女婿二喜在做工中被水泥板砸死;

    小外甥苦根被富贵煮的豆子撑死。

    从家境富有到穷困潦倒,一次次地目睹所有的亲人相继离世,一次次地埋葬好所有的亲人后,最后只剩下他自己,孑然一身、孤苦伶仃。

    社会的变迁、家庭的变故,构成了富贵凄惨的一生,但对于这样的“生命不可承受之痛”,福贵并没有放弃生命。

    他选择“承受”,承受这个现实,承受生活带给他的一切苦难。他和一头老牛作伴,乐观、坚强的活着。

    02

    作者写到,富贵在讲述时,他苦难的经历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好像在讲述着别人的故事,那么平静。

    “富贵微笑地看着我,西落的太阳照在他脸上,显得格外精神。”

    “家珍死的很好,死的平平安安、干干净净......“

    有人说富贵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因对现实无奈而麻痹自己。

    对此,我更倾向于余华说的:“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你的命是爹娘给的,你不要命了也得先去问问他们。”

    “那你更该好好活着,你想想,你走南闯北打了那么多仗,你活下来容易吗?”

    当昔日的战友也是害死儿子的“仇人”春生忍耐不住批斗的痛苦想要轻生时,富贵是这么劝他的。

    从中可以看到富贵对于生命的理解,第一、好死不如赖活;第二、爹娘给的生命自己不能轻易放弃;第三、动乱的年代能活下来更应该珍惜。

    他认为生命是可贵的,不能轻视自己的生命,这对他来讲是最原始最朴素的道理。所以他理所应当的选择了活下去,并不是无奈之下的“麻痹”。

    对于苦难,在特定的环境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态度和不同的表达方式:

    当富贵妻子家珍在看到女儿凤霞的尸身时,“一颗泪水都没有掉出来,只是看看凤霞,手在凤霞脸上和头发上摸着。”被巨大的痛苦吞噬,无奈、悲痛、欲哭无泪,人悲伤的方式是不同的。

    哀伤并不一定会“痛哭”,面对巨大的灾难也不一定要自杀。没有自杀不代表就是“麻痹”。

    03

    富贵用韧性和温情面对苦难,他对生命的敬畏和他对亲人的留恋赋予他活着的勇气。

    他记着妻子的的好,他念着孩子们的懂事。连作者在听的时候,都会感觉到那份温情和宁静。

    《寻梦环游记》有一句话:真正的死亡是被遗忘。对于家人,富贵一时一刻也没有忘怀。他把亲人都编进日常和老牛的对话里。

    “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不说了......"

    也许,对他来说,能够清晰的记住亲人,抑或是能给亲人添添坟,就是他活下去的意义。

    04

    是的,苦难本身不值得歌颂,苦难本身也是没有意义的。但经历如此灾难的富贵选择坚强的活着,彰显了生命的沉重与韧性,值得人们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在基于生活基础的同时在表达上有夸张的成份。

    其实,现实中有很多的事情比剧本还要“狗血”。 

    多少人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和“红利”一夜暴富;

    多少人一夜之间破产而家破人亡; 

    多少人为了生活日夜奔波,大数据下活动的轨迹让人看了不禁咂舌;

    还有多少人欲壑难填纸醉金迷,到头来追悔莫及。

    在这个纷繁复杂、信息爆炸的时代,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婚姻、事业、人际关系、网络暴力…..面对一系列问题,人们感到痛苦、迷茫、孤独、乃至绝望。

    “人生不如意事八九”,人本来就是高级思想动物,不仅要追求物质的富足,还要追求灵魂的自由,活到这个世上,苦难,是生活的常态。 

    有的苦难是时代造就的,有的苦难是自己“作”出来的,有的苦难没有原因,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面对生活的“苦难”,有人不堪重负选择“纵身一跃”逃离这个世界,还有一些人忿忿不平选择去报复社会。这些人,于人于己于社会都造成了更大的悲剧。

    苦难本身没有意义,苦难,也不值得颂扬。但是面对苦难,人们如何选择值得去思考。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写下《定风波》: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屈原自沉汨罗江前做绝命诗《九章·怀沙》:

    “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 

    人们对待苦难的感受不同,自己拥有如何选择的权力,不属于其他人的看法。

    富贵,即便什么也没有,但他依然拥有选择“活着”的自由。 


    不问将来、不念过往,减少内耗,认真活在当下。

    用豁达的态度和坚韧的品格应对人世间的苦难。

    活着,才有奔赴自己人生意义的希望。

    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苦难,是人生常态,“活着”才有希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pma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