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十月初一天气份外的暖和,可能老天爷为照顾离乡的人们方便给先人送寒衣。
在乡下老家地方埋葬的先人中太爷太太算是最高的辈分了,太爷的父母则安葬在通渭地方。清朝末期太爷从他的老家通渭辗转到这块地方的,从太爷算起到如今已经繁衍了六七代人。
坦人的四个爷爷和奶奶及父母叔父叔母先后都过世了,晚辈们在清明节和十月一给他们的坟头培两铣土烧些冥票表达敬仰和缅怀。
小时候跟上大人给逝者送寒衣,多半在太阳下山之后到大门外不远处的路旁或地头,用树枝在地面上画一个圈,然后将用纸剪成的寒衣和冥票一起烧在画的圈里。长大后自己按长辈们的方式送寒衣,由于纸张的品种多了,也能买得起,就选购些五颜六色的纸剪成寒衣。
村子里的人去到坟院里给逝者送寒衣是近一二十年兴起的风俗,有些人不远万里在十月初一之前赶到家乡给逝去的族人送寒衣。
坦人见天气晴朗就乘孩子的车赶往老家地方,出城和经过的镇子都堵车,好在一挤出堵车的摊场路况就很好,很少受颠簸,两个来钟头就到老家地方,送罢寒衣在亲戚家喝了一阵茶又去郭城驿。
四十年前在郭城驿和河畔两个公社的地盘上先后打工十余年,后来每到那些地方转一圈心里会感慨万千。
在郭城驿打工期间曾去塬边公社出差,听说那地方姓柴和姓武的人没有送寒衣的习俗,原因是那些人的祖先生活在长城以外,送寒衣的风俗流行后才迁徙到长城以内的。有这种说法就按这种说法理解,没必要考究。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所谓的长城“内外”那些人也许说不清。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有人说这则凄凉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后才产生送寒衣的习俗,古籍中也有送寒衣的起源记述,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们如何缅怀逝者。
坦人对逝去的父辈们如像父母、叔父、叔母及村子里的亲朋邻居生前的生活过程大部分清楚,他们的子女具体怎么孝敬也了解,如今回忆起许多情景就不由自主的心寒。
坦人的同龄人在村子里还为生活披星戴月地拼搏,按理古稀之年后应该减轻劳作的负担,但他们解脱不了苦心积虑和埋头苦干,其实他们早已解决了温饱,不存在多少后顾之忧。坦人想到这些又满腹的酸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