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简友广场
唐诗杂想:诗歌中的友谊

唐诗杂想:诗歌中的友谊

作者: 墨砚琴子 | 来源:发表于2024-04-07 22:19 被阅读0次

大诗人李白一生豪迈无羁,热爱游历山水,广交朋友。他的诗友无数,留下不少佳话。下面,就聊一聊那些在他的诗歌中留下身影的诗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写于730年早春,孟浩然计划出游扬州,李白特意赶来为他送行。正是阳春三月,桃红柳绿,李白站在岸边目送好友的船只渐行渐远,直至江天一色,仍伫立不动,任由思绪在风中飞扬。

想那繁华的扬州城正值一年之际最浪漫的时节,浩然兄此去必定能收获新的人生体验,酝酿出更多优美诗句,期待他早日带来江南之春的信息。

诗歌字里行间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情,有别于传统送别诗中的戚戚恻恻。

那时李白不到30岁,初出四川,游历天下。孟浩然比他大12岁,当时已诗名远扬。

本就热爱寻访名山大川的李白与孟浩然一见倾心,成为终身挚友。李白从内心深处崇拜欣赏孟浩然的为人处世风格,因为那也是他想要的生活。

但此时的李白还年轻气盛,一心想要在长安城内谋得一席之地,指点江山,大展身手。故而,只能像欣赏皎皎盈月,仰而望之,汲取光华,沐浴身心。

739年,李白再次来襄阳拜访孟浩然,可惜扑了个空,孟浩然已出门远行。于是李白留下这首《赠孟浩然》,表达对好友的敬意。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开篇两句直抒胸臆,爱孟夫子,风流倜傥,声名远扬。正是李白豪迈不拘小节的风格,喝酒就喝三百杯,爱就要大胆表达出来。

中间四句二十字,说明孟浩然如何风流高洁。放弃功名利禄,选择隐居山中,青山绿水,对酒当歌,无官一身轻,不为五斗米折腰,好不惬意。红颜对白首,轩冕对松云,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对比。

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敬意,高山仰止,心向往之,但自忖暂时无法做到,只能由衷地深深一揖,送上最真的祝福。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当翻看到这个生平简介时,我呆住了。这首《赠孟浩然》的写作时间是739年,那就是说,次年,孟浩然就离世了?

如果,李白能预知,第二年,也就是740年,他的这位挚友将永远离开尘世,他会不会留在山中,静静等候好友归来,一同守候所剩不多的日子呢?

人生有那么多不可预测,空留下一声声嗟叹。

值得庆幸的是,孟浩然在生前读到了李白的告白。

相关文章

  • 刚健高明陈子昂

    陈子昂是初唐(诗歌)到盛唐(诗歌)转变的关键性诗人。——闻一多《唐诗杂论》之《闻一多说唐诗》 古文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 诗歌 . 唐朝| 李白与杜甫

    与西方的诗歌相比,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尤其唐诗中,歌颂友谊的诗比重相当大。 公元744年,那一年李白44岁,杜甫33...

  • 唐诗的风神

    唐代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唐诗亦是如此。初唐诗歌像初春一样,含苞待放;盛唐诗歌如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中唐诗歌...

  • 诗歌·杂想(一)

    干燥的空气冻住了寒风啊 家里腊月的天 是六月暴躁的雨水 吻不醒睡美人的冬天 她是多么冰冷的睡在土里 这季子的生活干...

  • 诗歌·杂想(二)

    傍晚的风 垂眠的灯 勾起我的诗意 想把你洒在水里 连绵起伏 波涛汹涌 是你缩小了一万倍 在诗意的大海里 畅游而翻腾...

  • 学会写诗

    诗歌是我们这个民族引以为豪的文学题材,提到诗歌,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唐诗,《唐诗300首》是许多人成长中的必读...

  • 鲁迅先生欣赏的一本书

    文/薛之明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说到诗歌,唐诗至今是难以企及的高峰。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共收入诗歌489...

  • 经典的失落———我读闻一多《唐诗杂论》

    经典往往是常读常新,读后能给人以启发意义的。闻一多的《唐诗杂论》是研究唐诗的一部经典著作。《唐诗杂论》通行的版本...

  • 那些无处安放的诗稿

    我想托南去的风 将我的诗歌捎给你 无奈,用词太重 我想托南去的云 将我的诗歌捎给你 无奈,用色太杂 我一会看看大地...

  • 有感

    阅读《蒋勋说唐诗》中李商隐一章,属于晚唐诗人。其中说到"晚唐的靡丽诗歌,其实是对于大唐繁华盛世回忆。"其实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诗杂想:诗歌中的友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pmz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