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读蒙曼之诗犹如从新领略四季之美,蒙曼如诗人之眼,观诗人之景,赏诗人之魂,品诗人之心,虽没有似杜甫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但也没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洒脱。
图片来自网络蒙曼似春天般“润物细无声”的感情细腻;又似像夏天“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性格爽朗;似秋天“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柔缓温静;又似冬天“大雪压枝低”的余韵沉稳。总而言之,“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我很喜欢蒙曼不骄不躁的性格,那种收放自如的感觉,让我想起她心目中的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洒脱,那种豪言壮志的潇洒,更重要的是谈吐不凡的激荡,让我有种瞬间笑看人生的常态,心中的郁闷渐渐消退,读她的“四季”,让我的心如一股清流划过的触觉,让人爱不释手,缱绢缠绵悱恻,有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无奈。
图片来自网络看她赏析诗人的作品,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诗人的诉求,但又隐隐带着些许的哲理,让人有种“更上一层楼”的人生憧憬,想要“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鸿图。
看着杜甫的“春夜喜雨”,让蒙曼有种喜极而泣的张扬,之前忧国忧民的形象大使继而转了一个“八度”,也是让人意外了一把,心想:杜甫这是要变天的节奏。不过也确实有点像“双鱼座”般的多愁善感,但这高兴的劲儿还真有点像“白羊座”,天真可爱,傻里傻气,让人又喜又悲的感觉,有种做过山车般的刺激。
他这个形象让我联想到鲁迅先生作品下的一个人物“孔乙己”,这典型的中了状元的孔乙己,像疯了一样,到处撒欢儿,炫耀着他的功绩。
但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比如,在年代上,孔乙己是清末民初阶段,杜甫是唐朝阶段,;在背景上,孔乙己是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小说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教育仍通过其他地方推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他是小说反映社会现状的产物。(人物虚构)
杜甫经历了唐王朝由盛向衰,以“安史之乱”为源泉,把原来隐藏的各种社会矛盾充分展示在人们面前,杜甫的政治思想和社会现实因而发生了尖锐矛盾。比较低下的社会地位和动荡不稳定的生活,使他对社会的矛盾有较深入的了解,对人民的痛苦有比较真实的同情,加深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他的诗歌从多方面反映了那个动乱的时代,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他是反映动乱的时代镜子。(人物真实)
所以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但他们的相同点是“喜极而泣”的形态。虽有点断章取义的感觉,终归是联想,像活在云里雾里的人一样。但在现实生活中,我看到过这样的节目,当红歌手与邓丽君隔空对唱,我觉得这个虽有点差强人意,但还蛮有种用类比的手法硬撮合在一起的感觉,确实有些许趣味,不过人生也就这样玩玩闹闹,悲悲喜喜,一晃也到了暮年。
图片来自网络总之品蒙曼之“诗”,抒蒙曼之“情”,赏蒙曼之“景”,读蒙曼之“魂”,眼眼想通,心心相惜,魂魂相连。
只其一人做到:“读四季之诗,观众心之语”的境界。忽有种“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感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