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黑釉的陶瓷器,其历史与青瓷一样悠久,其产品生产地之广亦冠于其他种类的陶瓷。黑釉或黑褐釉是基于陶瓷器的釉色的称呼,其釉药的分类属于含多量氧化铁釉。
黑釉与青瓷釉一样,是中国最古老的釉药。或许,说黑釉瓷与青瓷具有共同的祖型更为恰当些。其祖型自然是灰釉。
商代 原始瓷青釉弦纹罐 故宫博物院藏 西汉 青釉原始瓷划花双系罐 故宫博物院藏原始瓷器,或被称为原始青瓷的灰釉陶乃是世界上人工施釉的最古老的陶瓷。其起源可追溯到商代中期。灰釉陶的色泽在大多数场合呈灰绿色或灰褐色,但在胎及釉中铁的含量较多时会呈现出饴釉般的灰黑色,可以说这就是黑釉的起源。
灰釉经长期的改良,最终是东汉时期在浙江省北部到达了完成的境界。其釉面光洁无斑、色泽厚重,这种黑釉是通过增加釉药中的铁含量有意识地使釉呈黑色。这也出现于东汉。
东汉 越窑青瓷五管瓶,浙江博物馆馆藏 东汉 黑釉熊形灯 浙江博物馆藏东汉的黑釉瓷是由酱色釉原始瓷发展而来的。酱色釉原始瓷与黑釉瓷有着许多共同特点:坯料中含铁量比较高,都以氧化铁作为主要着色剂,成型和施釉方法相同。
只是酱色釉原始瓷釉料中铁的含量较低,釉层薄,呈色不黑;同时烧成温度高低不一,有的胎骨比较疏松。只要窑内的烧成温度得到提高,釉层厚度和釉料中氧化铁稍为增加,就可以获得黑瓷。所以,就工艺技术来说,由原始瓷演进成黑釉瓷,乃是比较自然和合乎发展规律的。
现已发现的汉代黑釉瓷窑址有:
1.浙江宁波市郭塘吞窑
该窑发现于1977年,随后又在附近发现窑址三处。窑址分布在慈江以北郭塘河两岸的山坡上。除生产一部分青瓷和黑瓷外还发现相当数量的原始瓷。说明它正处于由原始瓷生产进人到瓷器生产的交替阶段。黑瓷产品有盘口壶、印纹垂和罐等。
2.浙江慈溪县周家吞窑址
1981年新发现的周家吞窑址位于著名的越窑产地慈溪县上林湖西部的周家吞山
西麓是一处青瓷与黑瓷兼烧的窑。黑瓷产品以罐、罄为主釉层不厚呈酱褐色。
3.浙江宁波市栋斜山窑址
郭县东钱湖谷童番和横溪镇栋斜山窑址以烧青瓷为主产品丰富釉色青亮质量
很高;同时也烧一部分黑瓷品种有垂、壶等。
4.浙江上虞县汉代窑址
上虞县联江公社红光大队帐子山是一处古代瓷窑群自东汉晚期至北宋瓷业不断历代都有烧制。这里的汉代瓷窑是一处青瓷与黑瓷合烧的窑黑瓷产量大也占很大的比重。
常见的器形有壶、罐、垂和泡菜罐等盛贮器也有少量碗、碟等饮食器皿。胎骨坚硬施绿褐色、黄褐色或黑色釉。釉层丰富釉面光亮常有蜡泪状的流釉现象。施釉常不及底无釉处呈紫色或黑色胎面。
此四处汉代瓷窑都是青瓷与黑瓷同烧,而以青瓷为主。青瓷与黑瓷以颜色而论,青、黑分明,各不相关,但在生产工艺中却有着许多共同点。
它们都以瓷土作胎料,以氧化铁作为主要着色剂和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其主要差别是釉料中氧化铁含量的多少和黑瓷的烧成温度较低,所以这两种颜色釉瓷能够在同窑中烧成。
东晋 德清窑黑釉唾壶 故宫博物院藏从原始青瓷和原色酱釉瓷开始,到东汉晚期发展成为青瓷和黑瓷,都在同一个窑中烧成,甚至在以后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它们仍然是同窑合烧的姐妹瓷和双胞胎。
施黑釉陶瓷的正式烧造,是在从三国时期到南朝之间,以浙江省为中心的青瓷烧造产地即古越瓷烧造的窑场中开始的。
东晋 德清窑黑釉鸡首壶 故宫博物院藏 东晋 德清窑黑釉鸡首壶 故宫博物院藏鸡首壶是古越瓷中具有代表性的器形之一,多作为明器陪葬。烧造这种黑釉器的窑场,浙江省的德清窑很有名,另外同种类的瓷片在同省的上董窑,余杭窑亦发现。
古越瓷中的黑釉瓷均有釉面无光泽,釉易剥落的缺点,生产量亦比青瓷小得多。可以设想,此时的黑釉技术比青瓷难度大,产品亦比青瓷稀少。
收藏交流:130-2610-9603
(整理自:今井 敦《中国黑釉陶瓷的历史》;朱伯谦、林士民《我国黑瓷的起源及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