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人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之前,心中仍然平静淡然,这就被称为“中”;表现出来符合人之常情的,有节度,就被称为“和”。二者互相协调,谓之“中和”。
现在很少有人能将“中”与“和”分配协调,有愤怒的情绪时,大家都认为发泄出来是最好的。在路边看到一堆垃圾,我们也许会去踢一脚,抱怨生活的不如意;遇到路边的乞丐,我们也许会抱怨说:“啧,看到这种人真是晦气。”我们这样表现出的情感既不能称为“中”又不能称为“和”,因为我们表现出来的情感没有节度。品德高尚的人绝对不会乱说话,他们时刻都保持着极高的觉知力,因为谨言慎行,他们的福报也是很多的。遇到负面的情绪,品德高尚的人会选择接纳、化解它们,不会将其施加到别的人或物身上。
“中庸”讲的思想被孔子认为是大家缺乏很久的,是因为大家的觉知——也就是自觉性不高,不是做得太过就是做得不够,所以提高觉知是很关键的一步。
几年前我的母亲就开始训练我的觉知力,觉知能力在生活中非常重要,举个例子:我特别喜欢一个人呆在自己的空间,以前我一个人在卧室里写作业,门上好好地贴着“请敲门”,但是奶奶每次都会突然闯进来,我认为这就是没有觉知的表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无形的屏障,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场,当一个人没征得他人的同意就冒然闯进别人的空间时,是很不尊重对方的表现,不只是大人需要被尊重,我们作为孩子也同样需要被尊重。
带着觉知是一个人对别人和对自己的负责任,“觉知”就像一个人,一个跳出框框的人,ta就是你的高我,ta清楚你当下在做什么,清楚你每一个念,你要做的就是时刻保持觉知,洞察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洞察自己的情绪,洞察周围的能量场。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意思是——孔子说:“道大概不能实行了吧。”孔子会这么说是因为大家对中庸之道的内容和重要性并不了解,所以很难实行,而那些了解懂得中庸之道的人,大多也不能实行,因为身处社会中,大家也都有自己的原因和苦衷,只能说是“尽力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