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深度工作》一书,其中提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点,和大家一起分享。
① 主动构建自己的“极乐机”环境
有一种可以通过设计工作环境和文化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从大脑中提取尽可能多价值。
18年年底时,我曾遇到一位培训机构的负责人,通过改变学生自习的环境,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状态,为此,他还专门申请了专利。后来19年的时候,我读到了《设计行为学·零成本改变》一书,里面提到了环境的重要性,在这里也找到了环境带来改变的依据。
对我们来说,干扰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不仅仅是外部干扰,还有内部干扰。
内部干扰类似于吃喝睡,浏览邮件,刷信息等,这些干扰的本质是人的欲望,是时时刻刻不在产生的欲望。而人的一天,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和欲望做斗争。而人又容易冲动。所以我们不靠自控力来规范和约束自己,而是靠环境。那么具体怎样建造环境呢?通过设置惯例和固定程序。
这里让我想到了一些时间管理相关的概念,比如要事优先,先吃掉那只青蛙。再比如设置例行任务,月计划月回顾,周计划周回顾。
② 选择适合你的深度哲学
1. 禁欲主义哲学
大概就是只做深度的事情,其他的事情尽可能忽略。不能忽略地,控制着来做。例如其中一位作家,在和读者交流时选择了信件的方式,而且并不是随时收信随时读。而是让秘书进行分类,统一三个月左右处理一批。
这一点对我的启发是,一个月可以统一找一个时间来阅读订阅的公众号和关注的作者,去年也尝试过几次,发现效果很好。
书中有位作家写道“我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已被占据——再强调几次,请不要索求邮箱。”,这一个话题很有意思,在于作家是知道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被占满了。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在《心理界限》这本书里提到过的,很多人在答应别人的请求时,往往没有看看自己一周一月一季度的安排。关键是很多人这些安排都没有出来。再例如之前有位老师说,现在我有时间可以上课了,之前晚上8点的时间都需要陪孩子,所以你看,有没有空这件事确认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另一位作家写的一句话也很有意思,“我很少接受对话的活动。如果我的生活中能够安排出较长的、连续的、不受打扰的时间块,我就可以写小说。”,记得在《如何掌控你的时间和生活》一书中提到,有人限制了自己每年出差的次数,是因为往往出差会产生很多紧急的事件,需要处理。而处理这些紧急事件,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 双峰哲学
通俗地来讲,就是热闹的时候超级热闹,安静的时候超级安静。
有的人是工作的时候抓紧时间工作,休息的时候完全休息。
在生活中,也见到过类似的人。当然工作效率很高。不过这里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当你出现在他的工作峰时,你会被完全忽视。当你出现在他的休闲峰时,你会被他带着走。所以,最好能匹配到,休闲对休闲,工作对工作。不然的话,很容易引起冲突。
3. 节奏哲学
节奏哲学里面用到了我们熟悉的习惯打卡工具,如果今天完成了预期目标,就打一个红X。这样坚持的时间足够长,就形成了一个链条。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要让这个链条断掉。
节奏哲学有利于我们保持一定的节奏,不费劲地启动一项任务,不断地滚动下去。
节奏哲学的目标是创造一种工作节奏,让你不需要投入精力便可以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时需要进入深度状态。而日历上的红X就是提醒你做这项工作的简单方法。
另外一种节奏哲学是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例如设定一个固定的启动时间,每天在这个时候进入深度工作状态。这一点也类似于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做固定的事情。
4. 新闻记者哲学
如果说前面的深度工作哲学都需要你抽出大段的时间进行,那么新闻记者则是见缝插针地进行深度工作。这一点类似于碎片时间的利用,同时也类似于即使只有5分钟的时间也要吃青蛙。
③ 深度工作的资源支持
1,地点,选择适合你的,可以保持专注的地点。例如书桌前,办公室,图书馆等。
2,规范自己的习惯,比如规定自己在专注工作的时间内不使用网络,设定自己20分钟文字的产量。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自己开始工作后反复纠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避免自己反复评估自己的工作深度是否足够深入。这些都是对意志力的不必要浪费。
3,支持自己的工作,这一部分主要是支持大脑,例如咖啡,食物等。
④ 关于大手笔
大手笔这一段,是一些为了保持深度工作所付出的资源,例如专门买的飞机票,又或者预约的酒店,又或者专门搭建的房间。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到大手笔,不过这里提到的专门买的飞机票用于修改书稿,让我想到了《吃掉那只青蛙》中提到的空中办公室。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大手笔,倒是可以考虑如何利用交通时间。
⑤ 协作深度
协作深度工作,类似于一群人通过专注地讨论,达到深度工作的状态。
这里作者提到了一个词,叫做“白板效应”,利用白板与他人合作与独自工作相比,可以将你推入到更深入的状态。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有句话说你给别人讲着讲着就把自己讲明白了,也是类似的道理。
⑥ 像经商一样执行
1. 把关注点放在极端重要的事情上
这里作者提到了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很多人都阅读过这本书,也对里面的概念有所了解。
例如你想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
“如果你想要赢得注意力的战争,不要对那些从信息大杂烩中找到的琐碎分心之事说“不”;而要对那些激发出你无尽渴望的事情说“是”,让这些能激发无尽渴望的事情挤掉所有其他的事情。”
前段时间看到有的人写让孩子写出自己上课分心的原因,再根据这些原因找到让孩子保持专注的方法。这样也可以,不过,如果可以直接让孩子爱上课堂,那么其他的分心自然而然就被挤掉了。
类似的还有,不要像解决问题的高手学习,而像没有问题的人学习。所以抓住关键的事情去做就可以,其他的自然被解决。
2. 抓住引领性目标
引领性目标,对比于滞后性目标。滞后性指的是当你拿到结果时,已经不能改变了。
引领性目标可以引导你将注意力转移到提升你在短期内可以直接控制的行为上,并会对你的长期目标带来积极的影响。
本书中讲到了引领性目标的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这些指标是与你的日常相关联的,当你达成一个目标后就会出现在你的计分板上,也知道你对自己真正的目标向前推进了多少。
End
2020年3月22日 星期日
更多文章,欢迎访问我的博客:ajing.site;
简书:阿静的小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