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力:避开抽象的雷区
文案的任务就是和受众进行精确、有效的沟通,我们需要尽力避免语言中的模糊性,尽量使用那些具象的词汇,并且,还要学习构建画面的能力。因为人人都更愿意接收生动的细节,而非枯燥的理论;人人都喜爱有趣的内容,而排斥那些虽然准确但陌生抽象的知识条目。
1. 避开“知识的诅咒”,让文案成为“提词器”
(1) 什么是“知识的诅咒”?
你知道的事情别人也许不知道,而你恰恰忘了这一点。因此当你准备和他人分享答案的时候,就可能陷入把听众当成是自己的困境。
(2) 如何将信息传递给尽可能广泛的人群?
需要让我们的内容与受众熟悉的事物发生联系。我们写下的文案应该是一个“提词器”,它们不是单纯地表达,而是唤起;不是新增信息,而是连接信息。
举例:
a. 每 100 克鱿鱼干含胆固醇 871 毫克
b. 吃一口鱿鱼干等于吃 20 口肥肉
总结:语言是抽象的,但生活不是。要想写出生动的文案,就必须捕捉、放大语言的画面感。文字抽象,画面具象。所以,文案表达得越生动,画面感越强,受众就越省力,文案和受众的隔阂就越小。
2. 画面感能量:动词 > 名词 > 形容词 / 副词
举例:
a. 用子弹“放倒”敌人,用二锅头放倒兄弟
b. 把激情燃烧的岁月“灌”仅喉咙(灌比喝好)
(1) 如何利用动词,写出具有画面感的文案?
先按需求写出一句文案 -- 例如:这家淘宝店的东西很便宜、实惠!
试着将它改写成含有动词的句子 -- 例如:5 块钱能买到的,为什么要花 10 块!
审视这些动词,试着找到更好的动词替换它 -- 例如:能花 5 块钱买到的,凭什么要掏 10 块?
3. 拒绝含混,文案要有透明的质感
文字本质上是一种传递信息的介质,表意清晰是对它的基本要求。有画面感的文案更是需要把信息排列整齐后再呈现给受众,而不是用文字制造一座使他们困惑的迷宫。
技巧:
当你描述一件产品或者某种情绪时,要尽可能让你的文字“多走一步”。也就是说,在你写出自认为已足够清晰的文案后,试着用更具象、更具画面感的词汇再“翻译”一遍。
4. 用观察力提升文案“颗粒度”
造成无法写出细节丰富、有颗粒度的文案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表达能力太弱,无法将所见、所思清晰地用文字还原;而是观察能力太弱,世界在他眼中原本就是混沌的。文案工作者要通过反复的写作练习来提升文案的“颗粒度”。
细节对于提升文案画面清晰度的作用是巨大的。
在日常写作之外,文案工作者需要养成观察的好习惯,看到某个场景、事物时,试着在心里摸摸用文字将它描述一番,长此以往,当我们写文案时,会少很多不知道如何下笔的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