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遇见未知的自己》,你记得老人画的马车吗?你有找到你的乘客、马车夫和那匹马吗?他们是不是都成为好朋友了呢?
第一次读的时候,书很吸引人,有故事有悬念,差不多一天看完了,记得书中女主人公若菱遇到的充满智慧且带着神秘色彩的那位老人,但对他的那些画在墙上的画和语言却一知半解,不久以后便忘在脑后。
很多年以后闲暇在家随手又拿起这本书,读到《命好不怕运来磨——潜意识中的人生模式》章节的时候,看到老人画的代表我们人生的马车,不由让我停了下来。我想,我的马车上坐的乘客他要去哪呢?我的马车夫在哪呢?
书里有提到胜肽,我在想我的胜肽是什么呢?我回顾自己从小到大的模式,好像一直在生病,一直因为生病而被照顾,那我的胜肽是需要被照顾吗?
小时候的一幕场景显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拿着一本姐读过的书在认字,妈妈在一旁踩缝纫机。
我问妈妈:妈妈,这念啥?
妈妈回答:山。
过了一会,我好像又忘了这个字怎么念,问妈妈,可是妈妈不回答我,我很生气,开始在一旁哭闹:这个到底念什么呀,念什么呀?……没人理我。
妈妈在旁边更用劲地踩缝纫机,烦了,冲我吼一声:再哭!不知道就别读了!
于是,我哭得更甚,哭累了也不理妈妈了,就和书较劲。
事实上,我记得小时候自己的成绩都是极好的,书上的生字词基本都认识。
我应该是想妈妈理解我想被看见的情绪,而妈妈希望我不要哭闹,就像我现在有时候希望女儿不要发脾气一样,每个人都希望被看见。
上学以后,我经常生病请假,因为成绩不错,这个事情就被老师包容了,体育课经常都不用上。
生病会不会是我想被别人照顾的胜肽作用下的身体反应呢?
长大以后,我对于父母是不是应该由于害怕我生病而让我备受照顾的方式有了疑问。而另一方面,我又非常惧怕,担心身体不好会不会是我的宿命?
我一边拼命想独立,一边又享受着被照顾的好处。
参加工作结婚以后我接受了和公公婆婆同住。好像是想独立的真我和想示弱偷懒的小我在不停拉锯,却还是小我占了上风。
回头看,发现离婚这件事真的是老天给的一份包装严密的礼物,它唤醒了内在的自我。
离婚以后父母又想重新承担起照顾我和女儿的责任,可能他们觉得有义务这么做。在他们看来带着孩子、天生又体弱的单亲妈妈是多么惨。
因为渴望真正的独立,并且出于对孩子的责任,对于父母的照顾我一直有原则的接受。
到杭州生活以后我坚持自己和孩子单独住,给父母在旁边租了小套,有些人不理解,觉得浪费钱,但我却发现这是我最值得花的钱。
经过几年的坚持锻炼和治疗,我渐渐地调理好了困扰二十多年的痛经。虽然身体还是时常有些小状况,但慢慢地停止了内耗,身体和思想得到修正,越来越正能量。开始更加有勇气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再恐惧,怀疑自己宿命的念头也越来越少出现,更加独立和自信。
感受到我的马儿、马车夫、乘客在行进的人生旅程中,经过拉锯磨合,逐渐达成共识,齐心协力向目标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