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听过海峰老师的分享,就不由得心潮澎湃。是的!这是一个神奇的社群,也是一场神奇的体验。我感觉,这才是真正的影响力。并不是说海峰老师一个人的影响力,而是一群人的影响力。当大家都在奋力向前走的时候,你是很难落下的。

每个人身上都有DISC,不是优缺点而是特点,DISC在不同的场景下是可以切换的。这是DISC的三个前提假设。自从学了这套理论,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也刻意的去提醒自己,不断观察,不断转换。
当然,所有的技能都不是一天练成的,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总结。学到的不是自己的,能讲出来,用出来才是自己的。而自己掌握的技能谁也拿不走。
今天就遇到了一位DC特质特别高的同事。ta是一个团队的领导。最近ta遇到一些员工问题,拿不定主意,找到我一起探讨。
话里话外,ta真的很关心事情和结果。当我问ta:你是否觉得,平时下属不太理解你,你觉得自己已经说清楚,但下属并没有真正理解,做出来的结果不是你想要的?
Ta深切地点点头,说:是!
接着,我继续问:那么在工作没有达到你期望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比较偏好正面指出,然后自己去弥补没有完成的事情呢?
ta又点了点头说:是的。
我觉得,起码在这个时候,ta是觉得我懂ta的。
于是,我开始从事情的角度,和ta探讨背后队员们的心情和思想斗争。
因为我对ta下属也稍有了解,他们都是偏S类型的。S类型的人,做事会比较慢,而且很关注人的感受。所以当DC领导没有表达完整的情况下,他们也不会直接反驳,而是自己内心琢磨和分析。当deadline到来的时候,交出的成果和领导要求有偏差,领导直接指出后,自己弥补。那么S们就比较有挫败感了。日复一日,自信心被打压的比较厉害。整个团队的气氛就不太好了。
说到这里,这位聪明的领导说:看来,我应该更关注一下下属的心情。用让对方复述的方式确认他们是否理解,并且在过程中进行节点监控。
我希望我的引导是有效的。也希望这位领导在独处的时候照顾好自己,在与团队相处的时候照顾好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