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总结了四种当下流行的育儿观点,它们分别是:
1.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是为了寻求价值感和归属感。
2. 接受不完美,错误是孩子学习的最好机会。
3. 孩子感觉好的时候,表现才会好。
4. 父母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在我看来,这四种育儿观点都非常有道理,我在自己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都能找到印证。
如果要按重要性来排序的话,我更愿意把第四点放在第一位,爱是养育和教育的基础。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棵小树苗,父母的爱就是养分,只有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他才能结实地扎根于大地,迸发自己的生命力。
如果父母因孩子的表现不好,动不动就威胁孩子“我不要你了”,孩子将陷入深深的恐惧和无助,他们或将拼尽全力讨好父母,可是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却越陷越深。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什么比失去父母(的爱)更加可怕的事呢?
在这一点上,美国育儿作家艾尔菲.科恩所著的《无条件养育》中提倡的给与孩子无条件的爱,深得我心。虽然我距离做到还有差距,不然平时也不会出现对孩子发火的情形了,但整体上,还是会经常提醒自己,无条件接纳孩子,允许孩子犯错,尊重孩子。
昨天刚结束期末考试,回家后小贝同学很高兴的跟我说: “妈妈,我觉得我的数学考了100分,我想你给我奖励一个玩具。” 我说:“你考了100分,妈妈很高兴。 不过妈妈不会因为你考100分就给你奖励玩具。考满分是你自己的荣誉,妈妈为你感到骄傲。不管你有没有考100分,妈妈都一样爱你。”
允许孩子犯错。很多家长对于辅导孩子作业非常抓狂,原因之一便是看不得孩子出错,仿佛作业全对才是写作业的终极目标。监督小贝作业的时候,我也会有发火的情形,但从来不是因为他答案错误,而是因为他的态度,比如坐姿歪歪扭扭,或是边写边玩。对于他做错的题,我会指出,让他检查,但不会强制纠正。比如最近的一次数学作业,他有一道算术题做错了,我给他做了演示,画图,他也觉得很有道理。但就是不改,原因竟然是“我的同桌就是这么写的。” 让我莞尔。 好嘛,那就等明天老师公布正确答案,印象会更深刻。
尊重孩子。给孩子立规矩,但不是但方面宣布规则,而是跟他一起制定。
曾经,每天早上叫他起床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各种赖床,就算起来了,也有起床气,各种不配合,不好好洗漱,不好好吃早餐,拖拖拉拉不肯出门,他踩点到校,我上班迟到,上午就一肚子窝火。后来跟他商量,你要怎样才能不赖床,早上按时出门? 他说他想起床后先看一集动画片。 我... ...那就试下吧。
后来,他一听到闹钟响,就自己爬起来了,然后就要我打开《小马宝莉》,他看一集。看完一集后心情愉悦地吃早餐。 真是皆大欢喜。
今天我问小贝,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你给妈妈打多少分? 他想了想,认真地说到“99.8分”, 这个高分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呢。我问他,扣的0.2分是因为什么呀? 他回答:因为你不陪我玩游戏。 好吧,他说的是大实话,我确实是不喜欢陪他玩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游戏,总是鼓动他去找同伴。 我从不苛求他是一个100分的孩子,所以也不追求自己成为100分的妈妈。只要他深信我爱他,就够了。
最后,以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作为结语吧:
稳固而充满爱意的亲子关系,并不因为它是有用的才应该存在,而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目标。
——《无条件养育》
![](https://img.haomeiwen.com/i6217904/f638c3129dbb8bd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