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中通过一系列的论证,推出了结论“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会促进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由于论证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瑕疵,结论并不必然成立。
首先,物质主义潮流在冲击人类固有价值观念后,造成精神世界的空虚有可能存在。如果人类面对外部世界的变化,不能及时调整充实自己,可能就会造成精神世界的空虚。因此,材料中教授的论点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其次,材料中的分论点“物质丰富只会充实精神世界”并不必然成立。物质决定精神,并不能推出精神是物质的反映。即使如此,如果离开个体的努力和意识的有效加工,物质再怎么丰富,可能也不会充实精神世界。因此,物质丰富并不能推出精神世界的充实。
再次,个体基本物质条件满足、物质富裕之后,并不必然会转向非物质方面和精神生活。物质得到基本满足和富裕的人,并不一定会更注重精神生活。如果个体素质较低、贪婪成性,即使物质再富裕,可能不会注重精神生活,很可能会在低层次的需求里沉迷放纵。因此,此分论点并不必然成立。
最后,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并不能支持总论点。因为高校大学生为社会中素质较高的群体,样本选取不具有代表性。调查结果中69%的学生认同物质对精神的重要性,还有31%并未认同这一观点,并不能推出大学生整体都认同这一观点。况且分论点是“丰富精神生活”,“丰富”与总论点中“促进”并不是同一概念。因此,分论点并不必然成立,同时也不能支持总论点。
因此,材料中的一系列论证,并不必然推出结论“物质生活的提高会促进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在物质富裕的基础上,只有通过提高民众的受教育水平、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才能促进其精神生活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