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太阳班第⑥次课,我们一起阅读了《小保罗》和《借东西的小人》。
《小保罗》 《借东西的小人》课前准备
孩子们自发的整理文件夹,这不只是题单的积累,也是阅读的积累,习惯的积累。
精彩课堂
这堂课我们要阅读的,是一本与情绪有关的图画书——《小保罗》:生活中那些红色或灰色的时刻让小保罗的情绪有了不同的色彩,这些色彩见证了小保罗的童年,也让他成长为一个内心丰富的五彩成人。
孩子们跟随欣然老师,走进了小保罗丰富的内心世界:一句轻描淡写的“不”、一点随意发泄的怒气、一丝令人生疑的声响、一记轻轻掠过的吻都可以让小保罗的皮肤改变颜色,于是,小保罗想要找到金色的铠甲,去把他的情绪都罩起来……
孩子们通过这个绘本,也逐渐理解了,每个人都是有各种各样的情绪的——失望、生气、害怕、害羞……这些“美丽又脆弱”的东西,我们没有必要去掩饰它们,而当我们开始自然地、恰当地、真实地将它们表露出来的时候,我们就会向小保罗一样,成了“金子般的大人”。
害羞时候小保罗脸上画满红色线条、被怀疑的失落用蓝色画满身体、高强度的怒气则用杂乱的绿色线条布满整个画面。孩子们不仅有敏锐的眼光能看破插画家的图像语言,并用自己优雅、准确的语言进行了解读。
——情绪波浪线就像弯弯的风吹过小河的水面,荡起阵阵波浪。
——情绪波浪线就像大海的波浪起起伏伏变幻不停。
……
接下来我们一起“认知情绪”——“恰当表达”——“察觉他人情绪”——“理解他人情绪”。
“认知情绪”:孩子们体验过各种情绪,已经知道了很多描述情绪的词,他们能够准确描述自己的情绪。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情绪力(emotional competence)是指一个人能够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调节消极的情绪,识别和恰当地回应别人的情绪,可以理解内心的感受不一定要表现出来,等等。
“恰当表达”:现在很流行“情绪管理”,但有部分人会把“情绪管理”曲解为不能表露消极情绪,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封闭自己。我们需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让孩子们了解到各种各样的情绪,自然、恰当的表达情绪,从而调整情绪。
“察觉他人情绪”:情绪会在一定刺激情景下产生,是一种个人体验,有一定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表现。我们不能代替他人去感受生理反应,但我们能够察觉他人情感并给予回应。情绪是多样的,表达方式也多样。当能够认识情绪,并能够恰当表达时候,才可能被他人理解和回应。在孩子们眼中,这些情绪是什么样的呢?可以用什么颜色代表它们呢?这些情绪有什么特征呢?
情绪色彩“理解他人情绪”:察觉他人的情绪是我们理解他人情绪的起点。
当孩子们能够观照自己的内心,体察到自己的情绪所在,并知道它们的来源。然后,为它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口,让它成就自我,将它转换成自己人生的艺术品,塑造自我的物料,垒就成功的基石……
随后我们一起欣赏了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1903—1970)的画作,看看如何用色块表达复杂的情绪。他最初的艺术是现实主义的,后尝试过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方法。以后,他逐渐抛弃具体的形式,于40年代末形成了自己完全抽象的色域绘画风格。
Mark Rothko Mark Rothko的画我们知道,阅读时,不光脑子里可以看到图画,还可以运用其他感官(如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来听见声音、品尝滋味和感知事物。那么在阅读《借东西的小人》时,孩子们好像看到、听到、感觉到了什么呢?
他们看见了各种器具、男孩的大眼睛、各种衣服、各种人……
他们听见了对话、急促的脚步声、心脏砰砰跳动的声音、风的声音……
他们感觉到了女孩的无奈与无助、波德一家的孤独寂寞、小人的慌张恐惧……
这些,都是孩子们“图像化思考”的结果。
当孩子们在阅读时,有一部无比精彩的电影在他们的脑海里播放。
今天的课堂热闹无比,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拿去与同伴分享,讲解自己对各种情绪的理解。他们小小年纪,就能将情绪表达地如此到位,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
搭配阅读
孩子渴望阅读更多书籍的时候,可以选择以下图书,他们都与本节课的阅读主题有一定的联系,为孩子们提供不同的视角和风格,看到更多的可能,启发他们思考。
《你感觉怎么样?》内容简介:你觉得怎么样?有时候我很快乐,有时候我也会感到悲伤……有时间我很自信,但有时候我也会感到害羞……这是一本关于感觉的绘本,绘本大师用他独特的视角生动地描绘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你感觉怎么样?这对于成年人来说或许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但如果把这个问题问向孩子,或许很多孩子先会一愣,然后需要用很长一段时间去思索着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对孩子来说,这确实不是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如何形容?如何界定?如何回答呢?
《生气的亚瑟》内容简介:《生气的亚瑟》以令人叹为观止的罕见手法,为小孩儿描绘难以捉摸和言喻的情绪——“生气”,也深刻地说明这种普遍的情绪经验对小孩儿的影响。虽然情绪类主题的童书很多,但很少能让小孩儿足足发了贯穿全书的脾气,好像全世界的焦点全集中在小孩儿和他自己的气上。这种切入的角度突显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也显示创作者非常理解和同情小孩儿在生气时的观点和感受。
《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内容简介:“小时候,每当我气极了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像是世界的中心点,是座一触即发的火山。那种想要爆发、即将爆发、又怕爆发的状态,是一种很可怕的感觉!”作者莫莉·卞在回忆自己童年经验时这么说。基于这样的回忆,她创作出《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直指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难学习的一课:如何控制及处理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