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程浩《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的读后感
萤火之光
呀,他好像我儿子。(善哉善哉,程浩亲生妈妈,原谅我,我并无冒犯之意)
他说话的口吻让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我儿子,当然我并没有儿子,可能是一种预感,当然更科学的原因是我很喜欢他,所以希望和他沾亲带故咯。
看他的文字有种亲近感,我觉得我儿子20岁时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已经拥抱过孤独、不甘心、颓废、迷茫和绝望,生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允许其迭代更新的世界观,对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不道听途说,而是亲身经验,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20岁的他想明白了自己的热爱,要去完成那件需要他去完成的事,会对妈妈说:我要干这事了,去那里了。
“所以你看完觉得程浩怎么样?“
“嗯,我觉得他的灵魂很健康。“我答。
比我遇见的大部分人都要健康活泼得多,我见过灵魂拧在一起的人们,就像中了“拿尼加“的咀咒一样,而程浩完全没有,他像春天伸出双手摇曳的小苗。
他灵魂的健康程度使我常常忘记他是一位从出生到现在未下过床、从小到大的病危通知书足足10厘米厚的垂死的年轻人。
是真真切切“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的人啊,生的世界他无法参与,死的世界又没完全到达,这个灵魂就站在那切线的边缘上,看了足足20年,终于在某一晚结束了这种状态,永远倒向死亡那边。
就以他区区20年的生命,我认为他是绚烂的、无悔的。假如我的儿子也以健康的灵魂死于这小小的年纪,我想我可以接受,就像接受士兵死于战场。
生命总是有个尽头,人们时常忘记这点,能忘记是我们的幸运,毕竟有些人每天被十厘米厚的病危通知书提醒着——你马上到那个世界去了。
“什么有价值,什么没有价值?将时间放在这里适合吗?“
“这是最重要的吗?“
“还想做什么呢?能做什么呢?“
“我还想对世界说什么呢?“”我究竟来这里干什么呢?“
这些问题每天都给灵魂施肥,让他茁壮成长。毫无疑问,这种能量透过纸张传递到了我身上,如果有什么是重要的,我觉得最重要的莫过于这种“能量“的传递了。
所有关于爱的、存在的、看见的都在这里了。而这是人心最最重要的养料。
“真正重要的事,眼睛是看不见的。“
我很感谢那些曾经给过我这些养分的书和人,他们不屈不挠,拒绝躺平的姿态让人感动,不单单是程浩,最近看的马文·科林斯也是如此。
我看见信念就像星星之火,不断不断地在黑夜中传递。
我们是星星的接班人吗?
不等炬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