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场景,相信你也曾遇到过:
• 正在做某件事情,突然微信、QQ响了。然后马上放下手中的事情,去看看谁给自己发消息,顺便刷一下朋友圈、看一下QQ空间,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 一大早醒来告诉自己,今天还有一堆事情要做,但是正准备做的时候。朋友喊着:走,出去逛会。结果到了晚上发现这一天什么事情都没有干;
• 感觉自己很勤奋,一会学学外语,一会又想学点心理学,偶尔还抽点时间逛下淘宝……,注意力被无数的事情分散,到头来似乎什么都没有学到。
我相信这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做事情不能够集中注意力,总是被外界的环境所打扰、分心;最终规划好的事情却都没有做;
经常还会有人感慨:明明自己努力了,怎么事情还没有做完呢,其实你是努力刷朋友圈、逛淘宝、打游戏、逛街去了;
我们都会佩服那些取得成绩的人,这些人未必比我们聪明,但是他们做事一定比我们专注,能够专注地做好一件事,不容易分心。
小野二郎,日本的寿司之神,记得有一次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小野的答案就两个字“专注”,说自己是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寿司制作中去,老头儿70岁的时候,每天早起去东京海鲜市场,亲自挑鱼,一块章鱼在切片之前,要用独特的手法按摩四十分钟,睡觉的时候想到一个捏寿司的新招,立刻起床就试。
这种集中注意力的状态在心理学当中被称为“心流”。
什么是心流?心流,通俗点就是沉浸、专注。
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也就是做事的时候全勤投入、全然忘记时间的流逝、沉浸其中的感觉。
例如你在打游戏时候的那种投入感、写作时候的那种投入感等等,这时候的感觉就是心流,而当人们处于这种情景的时候,往往不愿意被打扰,即抗拒中断,所以这时候你会发现打扰他们往往比较容易惹他们生气。
心流,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之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本书中提出来的。
他在研究“幸福”的过程当中发现了,有些人在他们的工作和兴趣爱好中,有时会感受到一种“忘我”的幸福愉悦的状态。
而这种状态其实很多人曾经都经历过,只不过并没有留意。米哈里便把这种状态命名为心流(Flow)。
处在心流状态一般来说会有以下特征:
• 完全沉浸在工作、学习当中中;
• 内心宁静,不容易焦虑;
• 对手头工作任务充满自信;
• 超越了时间,几个小时一眨眼便过去了;
能够集中注意力,进入心流状态,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达到的情境,可随着我们面对的人事越加复杂繁琐,周边的空间也日渐喧嚣拥挤后,却难以进入那种状态,那种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件事中,狂喜、专注、不想被打扰的状态。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达到这种状态。
1.个人能力要和任务难度相匹配
达到心流状态的前提条件是个人能力要和任务难度相匹配。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本想好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结果可能由于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感到很迷茫甚至焦虑,然后就不能够专注地去完成,甚至是放弃。
同时,我们也有可能遇到的事情远远在我们的能力之下,很简单的一件事,然后就随随便便,不用专注都能够轻松完全。
其实,这两种状态都不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做事的目标和自己的能力要匹配,也就是说目标和挑战的难度在自己能力之上一点点,不能超出太多。如果能力和挑战难度不匹配,则会出现其他几种不同的情绪:
当自己能力低而挑战难度很高时,人就会有担心或者焦虑的感觉。
当挑战容易,自己能力绰绰有余时,就会觉得轻松然后是无趣。而当挑战难度低、个人能力也不足的时候,人就会对事情无动于衷,趋于淡漠。
最后,只有当挑战适中、能力也适中时,我们投入心力、获得反馈、达成目标的过程才会获得心流。
2.设立明确的目标并最大化拆解目标
很多时候,人们不能够集中注意力是因为我们没有目标或者说目标不够清晰,自己不清楚到底想要干什么。
当目标越清晰明确时,人们越能够专注地努力,而不会左顾右盼、犹豫拖延。
并且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要尽量把目标最大化的拆解,就是把一个大目标拆解到不用再认真思考就能够完成。
然后把这些小目标连起来像打怪升级一样一个个去攻克。
举个简单的例子:
•今年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跑步的目标。
•今年我要给自己设定一个跑步的目标,希望自己能够跑完1500km。然后1年按照300天来算的话(除了意外情况之外),我希望自己每天能够跑完5km。
对比这两个目标,毫无疑问,第二个目标更容易执行。
简而言之,就是要在给自己定目标的时候做到最大化拆解,只有这样你所设定的目标才能够真正起作用。
再举个例子,我想给自己设定一个学PPT的目标。
如果仅仅是「今年我的目标是把PPT学会」。与其为自己定下这样的目标,但不如不去制定。
因为这样的目标或许毫无意义,也许只能给你自己内心增添一丝安慰。
正确的做法是这样的:
我希望自己今年能够学通PPT:
•3个月的时间学习PPT的设计原理和审美;
•3个月时间学习PPT软件操作;
•3个月时间学习优秀案例;
•3个月时间不断重复实践练习;
同样地,每个小目标又可以去拆解,比如学习PPT的设计原理和审美当中你还可以分解为去哪找书籍、去哪找资料,然后看哪几本书、看哪些资料等等。
正确有效的目标应该是这样的:在做计划的时候,做好详尽细致的安排;在具体实践的过程当中,任何步骤都可以立刻着手去做,无需再进行任何思考。这样才能确保每次执行的高效。
我们做事情的事情总是不能够专注。
其实,分心、不专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目标不明确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分解计划,减少不明确的目标对我们的专注造成的“伤害”。
把这些都考虑好,作出详细的描述,写下来。这才是一个真正有可行性的计划。
3.减少外界的干扰
为了能够专注一件事,真正进入心流状态,我们应该训练自己摆脱身边的干扰因素,容易造成干扰的环境也难以让自己真正进入到心流状态。
所以,你需要避免让自己进入那种环境。
比如说你在做事的时候,把手机关机、调至静音状态,或者干脆去一个安静的环境不带手机等等。
另外,通过冥想、深呼吸等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入专注的状态。
4.适当地休息
不少人都喜欢一种脉冲式努力。什么是脉冲式努力?
就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会猛学几个小时,猛学几天。身体渴望休息,却一直紧绷着。
然后当我们突然休息之后,之前那种高昂的精神再也起不来了。
心流其实是非常耗费精力的。当人们处在心流状态的时候,大脑产生的化学反应会创造出高度专注、富有创造力、异常欣快的状态,让人觉得精力永远也用不完似的。
但这些神经化学物质减少之后,人就会感到疲惫。
所以,这时候休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在这里,我推荐一种方法,番茄工作法,就是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
5分钟的休息不是娱乐,而是放松恢复,5分钟的休息决定25分钟的专注,这5分钟本身就是工作的一种张弛有度。
比如说在工作的时候,5分钟你可以看看窗外的风景、做一下伸展运动、上个厕所等等。
在家的时候,你可以利用这5分钟做做家务或者其它的一些杂事,实在没有家务的话可以如死人般地躺着。
-end-
文/汪先森,2018年4月30日
点击“喜欢”即可收藏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