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圣经,》我们还应当提到古代以色列时代的神权政治。苦难深重而智慧高超的犹太人给人类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就文化方面来说,最著名的则是他们的《圣经》。
我们一般人熟悉的《圣经》分为两部分:《旧约》与《新约》。但这种分类法是晚至约公元2世纪基督教开始形成的事情,犹太人的历史则要早得多。《旧约》里记载的历史是从上帝创造宇宙万物开始的,也就是说,它追溯的历史直到人类的起初,这部分经文实际书写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最晚部分的经文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间跨度在一千年以上,也就是说,这部《圣经》的内容是陆续流传下来的,最终正典成一部统一的书则是在公元1世纪左右。
犹太人称他们的这本圣经为“塔纳赫”,或更方便的称为“希伯来圣经”,对应的是我们常见的流行圣经的“旧约”部分。简而言之,圣经有很多个不同的版本,犹太人的版本只有旧约的内容,没有新约,但他们也称之为圣经;基督教的版本则包括旧约与新约,内容则是一样的。
犹太人的圣经“塔纳赫”,也就是这部圣经三大类别的称呼首字母的合称:
1、《妥拉》 (Torah / 希伯来文תורה):意思是教导、训诲,基督徒常常称其为律法书,共5卷,普遍称“摩西五经”。
2、《先知书》 (Navim / Nevi'im / 希伯来文נביאים):意思是“先知们”,共8卷,分上下两部分,记录了曾教导和带领犹太人的先知事迹。
3、《圣卷》(Ketuvim / Kh'tuvim / 希伯来文כתובים):意思是作品集,共11卷,内容主要关于礼拜仪式、诗歌、文学、历史。
整部《塔纳赫》共24卷,根据这三部分经卷名称的略语,便组合了“Tanakh”(塔纳赫)作为典籍总称。基督教的圣经旧约部分共有39卷,内容与塔纳赫是一样的。
三大教派的产生
广义上的基督教是我们对信仰耶稣基督的教派的一个总称,实际上它主要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之所以有区别是因为历史上的两次教会分裂事件。
1、1054年,因为一系列的矛盾与纠纷,西部的罗马教会与东部的君士坦丁教会正式分裂,西部教会坚持它的“大公性”,因而称为“公教”(Catholic),东部教会则坚持它的“正统性”,因为称为“正教”(东正教,Orthodoxy)。从此东西方出现两个大的教派。
2、到了十六世纪,因为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等原因,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掀起了一场针对天主教的教会改革运动,又从天主教会中分离出来另一支派,即今天我们称的“新教”(Christianity),因为近代新教在中国的广泛影响,所以中国学界在狭义上有时也称新教为基督教,而在广义上说,基督教则包括这三大派别。
在此不必纠结三个教派之间的区别。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三派虽然信仰的主要对象都是耶稣基督,但使用的圣经版本是略有差别的。天主教使用的圣经是传统使徒和教父们正典流传下来的版本,包括旧约和新约,新约的版本三派都是一样的,差别就在于旧约。天主教圣经的旧约共44卷,东正教与天主教相同,新教为39卷。希伯来圣经的次序与三者略有不同。天主教圣经的44卷是根据希伯来圣经的希腊文译本,其中有几卷属于“次经”的范围,未被希伯来圣经收录。新教圣经则在内容上采用希伯来圣经,但编排解构和分卷却袭用了天主教的版本,只是剔除了所谓“次经”的部分,所以剩下39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