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5月15日至2014年10月13日。
博客共更新195篇文。
说起博客,是因为——《花田半亩》。花田是田的文字,它让我觉得,任何对文字的崇拜以任何方式讲述都不足为过。
所不幸的是,田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如今的花田一直被我带在身边。
他叫汪霁,艺术学院的,他以前说他很酷,而我觉得他现在很酷。
他是我大学期间认识的一个友人,只见过三两次,却好像很投机。
他喜欢安妮,后来安妮改了笔名是如今的——庆山。
一开始我觉得汪霁跟我一样,又跟我不太一样。
刚认识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名字好听,后来正式认识他的时候,我觉得他有故事,也藏得很深。
还记得那时候他的样子,长长的刘海快要遮住眼睛,黄色拉直的头发遮住半边脸,走路时的时候松松垮垮,如果再叼一根烟,定会像极了一个不良少年。
2014年2月23日,我在空间宣布,QQ微信暂时不用了,引来很多人质疑。事实证明,他们的质疑是对的。
那段时间我疯狂的迷恋上了写字,有时间就坐在电脑前,戴着耳机开着最大声的音乐,酣畅淋漓的进行创作,虽总是大篇废话,但还常觉还得成就感爆棚。
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用的博客,只是知道那天登上博客,突然多了一个粉丝和一条留言,头像是汪霁,发来的消息是“小默,我叫糖糖”。
他说他叫糖糖,我很费解,一个男孩子为什么要叫糖糖。揣测是不是他喜欢吃糖,然而未果。
我在博客里写了很多文字,长篇的,短篇的,他会常去看,惊喜之作会偶尔留言或评论。
那时候,我同他讨论文学,他只说:“我只是把文字当成了信仰”。
那时候还不了解文字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也不懂他说的什么信仰。直到后来,我对文字的热爱,才有所体会,那种割舍不掉的情愫像是与生俱来应得的癖好。
他曾发过一篇博文,标题是:我触碰不到,始终都是这样子。
文字都是些叠声字加起来,表达的意思却很厚重,恩,应该是厚重的。
2014年6月7号,全国高考的前一天。他在博客留言给我,宣布他要离开一段时间,什么时候回来却并无多说。
后来,我偶尔上博客,依旧写文字,依旧长篇大论的废话。粉丝多了,却开始厌倦了这种记录的方式,而汪霁一直销声匿迹。
2015年9月4日,简书app的出现。于是我又开始将热衷写字劲头的三分钟热情全心全意投入到简书。截止2016年10月23日,公开文章33篇,私密文章4篇。只是,这期间,我好像没我再没见到过他。
2016年9月,天天泡在图书馆准备考试,那天他突然发来QQ说:“小默,我看到你在图书馆”。我没在图书馆见到他,偶尔见他给我发图,那些图是在图书馆某个角落拍的,还能看到他在复习的书的名字。
2016年9月,天天泡在图书馆准备考试,那天他突然发来QQ说:“小默,我看到你在图书馆”。我没在图书馆见到他,偶尔见他给我发图,那些图是在图书馆某个角落拍的,还能看到他在复习的书的名字。
跟他聊天的时候,他好像变了。变得有些不像自己了。他说,我告诉一个秘密吧。
然后,我们有了一段对话。
他依旧叫我小默,只是,这种感觉很久违。
二十分钟前,我下载了手机端博客。时隔一年,所幸的是,他后来真的有回去过,博客的文字停留在9月1日。
恩,汪霁他回来了。
我希望在汪霁看到这篇文的时候,不要吐槽我。对于一个记忆只有4秒钟记忆的人类来说,记住这些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幸好还有资源可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