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对一个四五岁的小孩说:「你真是个废物,滚一边儿去,别碍我的眼!」这个小孩的内心马上就会感到一阵难受,他内心的委屈、羞耻、愤怒等情绪马上就会被点燃。
这些攻击落在他心里,就像子弹一样撕扯他的心理,导致暂时性的「自我破裂」。
这些子弹要是没被取出去,这种破裂感就会一直持续。
但如果这些话是对一个成年人说的,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可能有很多种情况。
有些成年人心里并不成熟,比5岁孩子强不了多少,可能也会被这是恶意的话把自我粉碎,同时也受到了伤害。
有些人可能会很愤怒,知道对方在胡说八道,但是怒不可遏,甚至想把对方置于死地,这是被激怒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听这话的人根本就无视这种胡言乱语。只觉得对方是一个神经病。
那么对于第3种成年人来说,别人胡言乱语对自己的心理伤害并不存在!
为什么说那些心理伤害并不存在呢?因为,我们习惯性的视角是将责任归咎于精神攻击者,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别人伤害了我,是因为他们有恶意,那是他们的错。
但认知疗法强调,我们之所以会受到别人的心理攻击,主要源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因为我们没有完全地接受客观现实;二是,因为社会教育和群体环境,让我们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偏见和扭曲认知;三是,我们将原本很虚假的、捏造的、扭曲的、夸张的语言和想法当成了真实。
总而言之,不是别人的攻击才导致我们脱离了那种平稳舒坦的心理状态,而是因为我们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偏离了客观事实。
偏离事实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本来就无法充分地描述事实。你的父母也许会因为你解开了一个九连环而夸你聪明,也许会因为你三天都没有把九连环解开而骂你废物。其实,不管是聪明还是废物,这两个词语或者说标签都无法精准地定义你,它们都是很模糊、词意很广的概念。但当你的父母将这两个标签贴在你身上时,不论你因为被夸聪明而开心,还是因被骂废物而难过,这两种情绪其实都是被夸大的、扭曲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