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807858/b7b6abce39abdf7c.png)
不知道是不是人到中年的缘故,最近经常能碰到杜甫,当然,我指的是读到关于杜甫的书。
前面一篇笔记提到过,杜甫他完成了你我中年的悲壮,确实,杜甫的人生只有中年以后才能体会,当然,我更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年纪后才和悲壮产生共鸣。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中年之痛莫过于丧子,流离失所,无处安放的不仅是这被命运折磨的一家人,还有杜甫这颗心……
直到杜甫来到了成都,找到了一处他的安身之所:草堂。不过,一身褴褛的杜甫如何能营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呢?
幸好,杜甫生在了一个「诗歌和诗才受到珍视的年代」,四川节度使裴冕送有「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的地,「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遥」,表弟王十五司马千里送资金,萧县令送桃树,绵竹韦县令送竹子,何县丞送桤木……
或许就是这慌乱的年代留给杜甫的一点温暖吧。
在草堂的生活无疑是惬意自在的,杜甫一家,听雨看涨潮,下地耕陇亩。「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城中烟火漫卷,城外江村清幽安然。天府之国的温润之水令他如饮甘醇,现在读他在当时草堂所做的诗,每一首都如桃源一般!就连雨都不再是「苦雨」、「愁霖」,而是「好雨知时节」。
阿来说,从此,成都的雨,成都夜里悄然而至落了满城的雨,落在浣花溪上、落在锦江之上的雨就与别处不一样了,那是从唐诗里飘来的润物无声的雨。
杜甫在草堂呆了四年,如果让他回忆人生,这四年应该是他最开心、最安定、最幸福的岁月。这两百四十余首诗,见证了那段岁月,也是千余首杜诗中最华丽的篇章。
阿来说,老杜刚到成都,就观察感知地理气象,细致书写,在中国诗歌中开启开辟出巨大写作空间。这就是他被称为「诗史」的重要原因。
杜甫将个人经历吟诵成诗,他所经历的历史,映照着时代风云,这才构成宏阔深广的诗中历史。
这份历史,不仅仅是战乱更迭的悲苦,还有平静闲适的自在,相信这草堂的日子定然成为了杜甫在后来漂泊的岁月中,聊作取暖的心灵避风港……
想想中年的自己,会不会也有某个时间段,某个地点,成为自己疗愈受伤得避风港呢?
书籍:《回首锦城一茫茫:杜甫成都诗传》
作者:阿来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07858/204f855d23e7739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