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好人与坏人的界限分得那么明确,只要能够做事,或者能够帮助自己做事的,那就是可以拉拢结交的
只看书名《成化十四年》,不禁联想起黄仁宇先生的历史研究专著《万历十五年》,误为成解读成化年间历史的著作。实际上,《成化十四年》的时间背景的确设定为明代成化年间,但却是一部虚构的长篇小说,主题由权谋+探案+耽美构成。呵呵,两书距离十万八千里了。
作者构建了数起环环相扣事涉朝廷的罪案,然后破案推演,惊心动魄伴随着打闹逗比,吊足胃口。反正发生在古代,即使情节有些小不合理,也不会倒胃口。主要角色设定了三男主,一位叫唐泛,六品推官兼吃货及言情小说作者。一位叫隋州,是一个高冷的锦衣卫兼大厨。还有一个汪植,西厂的一号首长兼宦官及乐坊大老板。神探三人组为了保卫皇权,保卫天下太平,不惜数度入险境,纵横天南地北,吃苦头受委屈,兢兢业业。忽而升官忽而遭贬,人生大开大合,来的精彩。
成化年间发生了件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情事,一个比皇帝大17岁的宫女,被皇帝爱了一辈子,而且是无底线无原则那种程度的宠爱,女人后来被封为贵妃——空前绝后的万贵妃,即为本书三男主之一汪植的大靠山。另一男主隋州的靠山也非同寻常,当朝皇太后,奶奶辈的亲戚。这俩男主,武功高强智商超群靠山够硬。只有唐泛,手无缚鸡之力,还没有任何山可靠,最弱势的一个,却凭着碾压众生的智商情商官商,与另两位比肩狠。奇怪的三人组合,共同点是又狠又洞察人性又忧国忧民,发展成了铁三角,可以为了对方拼命的铁。
引发我共鸣的这一句“仁慈是要给应该给的人,而不是滥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属于作者为唐泛的代言。场景是唐泛和隋州,决定冒着有去无回的危险,进入帝陵探查妖怪杀人事件。唐泛毫不犹豫地把一个前盗墓贼的小跟班一起拎了下去,小跟班此前是盗墓团伙唯一的幸存者,此时处于魂不附体的惊吓状态。按常理,小跟班都这副样子了,就饶了他,别再逼他下去重温噩梦了。但是,唐泛看来,小跟班是唯一对地下墓室有所了解的人,有他一起,也算多一点安全回来的把握。一来小跟班作为盗墓团伙一员,知道危险还干这活,用不着同情。二来,如果对小跟班心软,留他在上面,无异于给所有下墓室探查者增了一分风险。以此权衡,在这个场景里,小跟班当归为“不需要”仁慈的人。
该狠的时候狠得到位,给唐泛点个赞。我觉得秉持“仁慈是要给应该给的人,而不是滥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观点并落实在行动中的人,是强者。在现实的世界里,有太多人把“软弱”美化为“仁慈”。滥用仁慈,意味着不停地修改底线。
最近看了一堆以古代、虚构的朝代为背景的小说,那些人与人的故事,跟现代很相似,毫无距离感。并且反正发生在古代,即使情节有些小不合理,也不会倒胃口。有点疑惑的是不知道是作者过多的把今天代入了角色,还是人性根本没有多少进步,就那样——恶的做派停止进化却没有停止遗传。书中有段关于官场的议论,感觉好面熟,抄录下来:
“身在官场,想当贪官庸官不难,有机会就捞上一把,但别捞得太过分,关键时刻站对立场,别跟皇帝对着干,坚持这条路线,就能混到光荣退休,颐养天年。
想当个清官直臣也不难,怎么大义凛然就怎么来,谁也不买账,看谁有把柄就骂上一嘴,连皇帝也不放过,最好能骂到被流放,进诏狱,那就千古留名了。
但想当一个做点实事的官员,却难之又难,上下左右大部分都是无所作为的同僚,能够怎么办呢,无非只有团结能够团结的人,不要把好人与坏人的界限分得那么明确,只要能够做事,或者能够帮助自己做事的,那就是可以拉拢结交的。”
本书有同名电视剧,头几集令人惊喜,不到十集后,改编就有莫名其妙感,越往后越离谱,除了三男主名字没有改,其他面目全非。看到30集实在看不下去,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