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聊天有个原则,不探讨假设的问题,虚拟的问题以及情绪的问题。
只探讨具体的,真实存在的,对我们彼此成长都有意义的。
比如打牌,偶尔我也陪他们一起打,我打牌很安静,不指挥别人,不埋怨。
我发现一个问题,大家复盘时总喜欢假设,例如刚才你别说那一对9,他就走不了,我就在想,假设这些有意义吗?
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就喜欢假设,还争的不可开交,我们要去探讨具体的问题,不探讨虚拟的,假设的问题。
大家有机会,真的可以研究一下怎么问问题,问问题的本质,其实是观察+思考+好奇。
…………………………………………
一个人,问问题,必须要有两个点:
第一,发自内心的,认真思考的。
第二,一定是要聚焦到一个点,而不是一个面。
大家可以看看所有的问题,基本都是面,没人能回答得了一个面。
例如如何做社群?
如何做私域?
如何做短视频?
…………
这就如同您问,如何考上985?
问题太大太分散,我们要问具体的问题,几个点:
第一,发自内心想问的,哪怕问,今天您穿的什么颜色内裤,这也可以,只要您真心好奇就行。
第二,一定要到具体的点上。
第三,要问对方擅长的,每个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都是手舞足蹈。
第四,问题一定要功利,就是一定要与您个人发展或成长息息相关。
第五,不探讨虚拟的,假设的,心理的,意义的这些问题。
只探讨具体的。
…………………………………………
问:欢喜哥,我想请教一下您,奔驰s和宝马7系选哪个?
答:哪个都是成功人士的选择。
在车友群里,最常见的炫富方式是问问题。
例如是选宝马7还是奔驰S?
所有问我选车的问题,我的回答都是非常规范的。
我的建议是,选您喜欢的。
任何同级车型,谁都不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若有,早就一边倒了。
所以,您问我,该选宝马7还是奔驰S?
毕竟花上百万了,再买个别人喜欢的,真没必要。
还有一点,到了买百万车子的人,很少有迷茫的。
相反,都是目标明确。
因为这都是有主见的人。
例如我买车,我都是目标明确,我都花这么多钱了,咋可能选个别人喜欢的呢?
相反,我买的车子都是大家不会买的。
所以是宝马7还是奔驰S,您心中有答案。
也是幸福的烦恼。
…………………………………………
问:学习一个新的领域,比如摄影,你推荐的方法是:
1,报课?
2,自己买摄影书?
3,跟师傅当学徒?
4,自学,利用碎片时间整理知识框架,多练习?
答:拿羽毛球举例。
几个人,同时开始学球。
A,体育生,练长跑的。
B,厨师,痴迷于羽毛球,天天照着视频钻研,球馆里谁比他打的好,他跟谁学。
C,做电商的,请了个教练。
D,上班的,也没请教练,就是多打多练。
几年后,A与B是处于冠军水平。
C就是我的水平。
D就是大部分人的水平。
我认为学习一定要具备两点:
第一,拜师的习惯。
第二,谁优秀跟谁玩的习惯。
只要具备了这两个习惯,任何领域,您都是王者。
但是真正能脱颖而出的,只有A与B。
A是绝对的基因优势,他可能动作不标准,但是他的身体素质无人能及,对体育对运动的理解也超出普通人,从而会压倒式的是冠军。
B是绝对痴迷,睡觉抱着球拍,在单位食堂工作,他早上不开车,跑步去上班,一边跑一边练习挥拍。
A是单打冠军,男双冠军,B是混双冠军,我是C。
我们是同期学的球。
您知道什么是普通人吗?
普通人就是做什么都普通,欲望也普通,觉得,没必要打那么好。
…………………………………………
问:收入不高,整天有消费欲望,成了月光族,怎么控制比较好?
答:这个我不专业。
到了我这个阶段的人,基本是不消费的,基本不花钱。(我相信马老师也是如此)
但是,我可以给您一点希望。
我始终都不认为节俭是优秀的品质,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其实普通家庭,一年15万足够了,多赚一点,就不会那么容易月光,而且你眼界高了以后,不会那么容易冲动消费了,就是你的审美阈值在发生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