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大约7%的企业管理者认为他们有能力去管理跨国企业的边界”,可见这是一项难事,那么什么叫边界呢?大白话讲就是一层墙堵着你让你难受。从国家,到部门再到个人,都会有一层边界。国与国之间可能是文化或者语言,同一国家的不同公司可能是企业文化,个人和个人之前没准就是相互看不顺眼。
边界是一直存在的,但又不能被忽视的一个。举个例子,一家企业如果人与人之间存在边界,哪怎么能做好一个teamwork。这时候就需要就Bridger和bond了。
举个非常形象的例子:开学了,整个班级的人没有谁和谁是认识的,大家都是陌生人。这时候班主任过来开班会,叫大家一起做活动。这是第一步:建立第三区域。之后的几天,发现小伙伴们自主的去交流去沟通了,班主任这时候扯出来,不再参与沟通问题。这是第二步:建立分享性身份。过了一段时间,班里就出现了一些小团体,比如4、5个女生经常一起玩。这是第三步:筑巢。虽然被分为小团体,但所有人都已突破刚开始的边界,形成了一个大团体。紧接着,要小组活动了,老师往那几个女孩里面加进了几个男生,这是第四步:转换角色。这四步被称为边界例程(Boundary Routines)。而这四步的成功使用被称为boundary practices。
一个做为搭桥者,一个作为团结者,两种角色相辅相成才能扩展边界。但是也有困难:超越我们社会、职业和政治身份来与不同的人建立联系本身就很苦难。而如果与个人建立过于紧密的联系,就会发生“闭关锁国”的消极影响。
沟通,相互适应以及从外界得到训练最基本的完成boundary practices的要素,不管是自己创业干小买卖,还是大到跨国企业,边界管理都异常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