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糖果惹的祸?
——一例家长投诉引发的思考
今天,蘑菇云学校的一位女家长来找校长,提出申请要把孩子转到长沙去就读。校长问原因,她说孩子在这个班级已经呆不下去了。说着家长给校长看了一则长长的微信。
微信是班主任编的。编好之后,发到班级微信群里。微信的内容大概是:琦琦同学昨天中午违反班规,到学校的超市买了一袋糖果,然后分发给班上同学。其中,馨馨等15名同学没有接爱他的糖果;尧尧等18名同学接受了他的糖果。接受糖果的这18位同学当中,有8名同学装在口袋里,没有吃。另外10名同学,当天将琦琦同学分发的糖果吃下去了。——请家长们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禁得住诱惑,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东西……
微信发到班级群里,家长们没怎么留意,也没有什么人跟帖留言。但是,琦琦的爸爸、妈妈受到这样的点名批评,面子上感觉很难堪,心理上接受不了。琦琦的爸爸、妈妈心想:这不是明摆着号召班上全体同学,不要跟儿子玩。老师这是在用班级舆论排斥、孤立自己的孩子啊!即使自己的儿子有错在先——触犯了班规,不该去校园店买东西,更不该分发给班级同学。但是,老师完全可以对其个别教育。或者个别联系家长配合老师的教育。即使有琦琦有问题,最多只能在学生群体中去教育,完全没有必要让全班的家长知晓这件事。搞得像琦琦犯了滔天大罪似的。再说,往深层里讲,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将个人零花钱买来的糖果分享给同学们吃,究竟有多大的错?众所周之,是孩子都会犯错。何况,这也不是什么违背原则、超越底限的大错——简言之,家长对班主任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严重质疑,或者说非常不满。
校长很理解琦琦妈妈的心情,并试着去感受家长的思维。他劝家长先冷静冷静,下周等他将情况调查清楚了再说。校长还劝家长不要意气用事,不要贸然将儿子转走。在五年级这个接骨眼上,对孩子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
随后,校长找德育主任、还有其他几位干部探讨这件事,想追问几个问题:班主任为什么会发这样的微信?在这则微信里,她究竟要传递什么信息?作为班主任,她的这个教育行为够不够专业?这则微信发出之后,对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会构成什么样的影响?……
因为是周日,不方便联系班主任及相关老师。大家在一起,首先推理班主任这样做的心理动机:
其一,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公开批评,并且上纲上线,达到教训琦琦本人的目的。也许,这个班作过这样的口头规定——全校所有的班规,都在德育主任的电脑里。德育主任查了底稿,“不准买零食、吃零。”这个班的班规里没有这一条。不允许学生在校园里买东西,其目的是为了有效遏制校园内吃零食,破坏环境这一现象。但是,琦琦不仅买了,而且分发给了班上同学,他把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这是在挑战班主任的权威。为了教训琦琦,班主任于是选择了这种方式——运用家长群的舆论力量打压琦琦,也打压琦琦琦的父母。
其二,对琦琦家的打击、报复。琦琦与翼翼本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俩平时很顽皮,主要精力没有放在学习上。理所当然地,成绩经常拖班级后腿。成绩不好,还经常搞事。所以,兄弟俩就成了班主任重点批评的对象。家长每天接到班主任的信息全是负面的。到四年级的时候,琦琦的父母来找校长,请求把这兄弟俩分开。校长经过认真权衡,就把最闹腾的弟弟转到了隔壁班。真是“换帅如换刀”。弟弟转到隔壁班之后,变化很大。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学习成绩,都有明显的进步。因为,弟弟进的那个班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是慎用批评,赏识为主。弟弟进的这个新班,老师与同学都欣然接纳翼翼。翼翼很开心,每天回家传递都是积极的信息。双胞胎家长参与了弟弟这个班家委会组织的几次活动之后,愈发感到满意。她们与弟弟班的家长、老师沟通非常愉快。对比而言,原本懂事一些的哥哥却一直在走下坡路,常让父母为之揪心。 当然,上学期,双胞胎家长把弟弟转走,让班主任很不爽。感觉自己没有面子。她心里可能想:“你把翼翼从我班上转走,就是对我工作的不认可、对我的不信任。好吧,既然你把弟弟转走了,那你有本事索性把哥哥也转走。”所以,借琦琦分发糖果违反班级纪律这件事,就是要把琦琦批倒批臭,让他自讨没趣。自然不然,他就转走了。从此,麻烦就没有了。
其三,这位思想简单的班主任,什么都没有想。根本也没有想过,将微信发到家长群里,双胞胎家长会有什么感受,这件事情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用湖南本地说,她就是一个"猛子"。
……
复盘的时候,校长的思维是这样的:上次弟弟转班,校长经过慎重思考才签字同意的。他也想到班主任心理感受的问题。他还询问了这个班的其他家长,对班主任的工作是否满意。这个班有四五位教师子弟,当校长分别问这几位相关老师时。她们对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一致持否定态度。具体哪些方面不满意,那几个老师都是微笑不语。其中,有两位老师,因为工作变动,很早就把自己的孩子转走了。
校长对这个班的情况其实最有话语权。这位班主任产假时,校长曾亲自带过这个班三个月的语文课。他对班级情况了如指掌。用校长的话说,这个班的孩子虽然有些调皮,但是,个个都聪明得很,思维活跃,知识面宽。由于班主任不得力,班级缺文化、缺班魂。没有共同的目标与愿景,缺一种向心力,所以,整个班级就是一盘散沙。
将弟弟转走时,校长曾单独找了这位年轻的班主任。要求她向身边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学习,学学别人的带班经验。要有效地把孩子们组织起来,让班级有一种正能量。
校长说:“你受过正规的本科教育,基础好,又这么年轻,多向别人学一学,你的班级就会大不一样。”
校长的批评很委婉,没有谈得多么深入。这多多少少照顾了这位年轻班主任的面子。校长的本意是:通过弟弟转走,转走之后大改观、大有进步这件事,一定能促使她去自我反省——家长为什么要把弟弟转走,弟弟转走之后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进步——淮北的橘树移到淮南之后变成又大又甜的橘?作为班主任,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需要作出怎样积极的改变?换个角度去想,如果学生接二连三地被转走,我这个班主任,还有存在的意义吗?让她从内心建立起职业危机感。
——校长点到即止,可谓语重心长。但是,善意不一定能抵达她的心岸。也就是说,校长的话,年轻的班主任不一定听进去了。否则,就不会恶性循环,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每天大课间,德育主任看到的现状是,弟弟的班级,全体同学站姿笔直,横竖成行,校装、领巾整齐划一,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歌声响亮、精神饱满、面貌良好。再看隔壁琦琦的班级,同学们一个个站得东倒西歪,像破庙里的菩萨。服装、领巾也是扭七扭八。对比度非常鲜明。但是,琦琦的班主任神态自若。恐怕她从没有这样去对比,她就发现不了差距,更不会觉察到自己有什么问题。
民办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总原则是服务至上,民办学校服务的宗旨是学生至上、家长至上。但是,个别年轻老师脑子里似乎偏偏没有这根弦。可见,做老师是要有天分的,做班主任更是要具备爱心、慧心的。
禅宗里说:“动非自外。” 有什么法子能促使她反躬自身,认识自我的不足,然后作出积极改变呢——这恐怕是年轻教师专业成长遇到的最大难题了……
2019010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