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杜月笙,你会想到什么?
有人说他是乱世枭雄,有人说他是流氓大亨,也有人说他是青帮大佬,等等。
的确,他身上有无数的标签,除了人们熟知的几个身份外,杜月笙还曾经是中国红十字协会副会长,带头捐献了150万抗日救国。
从一个浦东乡下小瘪三,到成为十里洋场上的第一人,杜月笙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01 有本事,没脾气
杜月笙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这段话,即可以说是他对世人的一个评价,也可以说是他对自己的一个提醒。
他做人,就是按照这个标准来的。
杜月笙出生贫苦,最早的时候在水果店里面打工,因为削梨削的好,一削一整条皮,所以人们都叫他菜阳梨。
即便是后来当他在十里洋场上闯出一片天地后,依然有人这样叫他。甚至于,有时候他走在街上,就有乞丐直接过来说:菜阳梨,给点钱。
但是,他不但不计较,反而真会给他们一些钱。
按常理来说,凡是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都非常忌讳人们说他之前的事情,但是杜月笙无所谓。
每次有朋友到他家中做客,他都会拿出当年削梨的功夫,给朋友削梨吃,朋友们都感到他的亲切,没有一点那种小人得志后的架子。
他家的保姆也都说:老爷的脾气也很好,几乎不会因为他们做错事情大发雷霆。而且经常有人来求他帮忙,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穷苦人民,他都会尽量满足对方的要求。
因为出自卑微,所以他成名之后,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不会有丝毫懈怠,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他曾经对朋友说:看看我们今朝的排场,像煞鲤鱼跳过龙门,身价百倍了。但是你要晓得,我跳龙门比你难得多。
你好比是条鲤鱼,修满500年道行就可以跳,我是河滨里的一条泥鳅,先要修1000年才能化身为鲤,再修500年才有跳龙门的资格。
因此,我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只可成功,不许失败的。譬如说我们两个同时垮下来,你不过还你鲤鱼之身,我呢,却又要变回一条泥鳅了。
毛主席曾评价说:“杜月笙终其一生做到六个字,有本事,没脾气。”
02 用心做人,细心做事
杜月笙之所以能从社会末流,混到上海滩头号人物,除了运气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非常善于为人处事。
有一次,有人偷了黄公馆的鸦片,杜月笙主动向林桂生请命去追回。
他猜到偷鸦片的人,一定会逃往英租界,于是他就在半路上阻劫,果然,看到窃贼正坐在一辆黄包车上,旁边放着一麻袋货。
他走上前去,先是把手里的枪扬了扬,然后不跟车上的人说话。
先是对车夫说:我知道没有你的事,但是我要请你帮我一个忙,你跟我去一趟黄公馆,去了之后,我赏你两只大洋。
然后才对窃贼说:横财你是发不了了,但命总归是走的。你跟我去黄公馆,向桂生姐道一声歉,命是有的。不信你就想一想,黄公馆里面什么时候做过人了,要做也在外面做啊。
结果,几句话就把两人搞定了,鸦片也追回来了。
有人评价杜月笙处理这件事手法高明,刚柔并济,软硬兼施。
除此之外,他在处理帮会的其他事情时,对于节奏和尺度的把握,同样非常在行。
还有一次是,他和国学大师章太炎之间发生的一件事。
章太炎晚年住在苏州,原本他不屑与杜月笙这样的人交往,但不料侄子在英租界与人发生纠纷,章太炎只好放下架子,请杜月笙帮忙。
杜月笙知道后说:“这事我已清楚,我会替您办妥。请勿担心!”之后,他费了一番功夫,才将此事办妥,随后他专门去苏州拜访章太炎。
杜月笙知道读书人清贫,临行前,偷偷将一张两千元支票,叠成小方块放在桌上的茶杯下。
既保全了读书人的面子,又表达了一番心意。
后来,他俩开始结交,亦师亦友。章太炎给他赐名杜镛,号月笙。还亲笔为他修订家谱,让卑微的他有了好出身。
杜月笙处事的手法和做人的态度,值得很多人思考和琢磨。
03 人生格局,决定结局
我相信,人与人的格局是有区别的,就像我相信,人与人之间是有区别的一样。
格局大的人,他看问题的角度、高度、深度都迥异于普通人。
杜月笙能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从小混混到人中之龙,成就一翻大事业,这一定和他的格局有莫大关系的。
1910年,杜月笙还是个小人物。一次,黄金荣给兄弟们打赏,年仅23岁的杜月笙因为得力有为,得到了最高奖赏——三千块大洋。
黄金荣说:“这些钱够你在上海买一座豪宅。”
杜月笙接过钱,立刻就溜了。
黄金荣很好奇,对手下说:“盯着他,看他拿钱干什么去了?”
杜月笙一路小跑来到金桥,将所有赏钱全部分给了手下弟兄,他说:“我杜某能有今日,多亏各位兄弟相助。”
黄金荣知晓此事后大惊,不禁感慨:小小年纪,如此格局,恐怕我死后,上海滩就是他的天下了!
然而真实情况是,黄金荣还没死,杜月笙就已经威震整个上海滩了。
成大事者,必有异于常人的远大见识和格局,不被钱财缚住脚步,不为小利迷惑心志。
1930年,杜月笙已经成为上海滩大亨。一次,法商水电公司总部,3名员工被电身亡。水电公司却对工人之死置若罔闻,结果工人们大闹罢工。
罢工持续数天,局势十分混乱,法商董事长阿方斯没办法,只好请求杜月笙,杜月笙说:“我声望不够,难担重任。”
阿方斯只好跑去找上海市长吴铁帮忙说情,吴铁拿一箱子钱找杜月笙说:“别闹太大,给个教训就行。”
杜月笙说:“钱你拿走,既是市长恳请,我必须得帮到底。”
随后,杜月笙给阿方斯说:“3名员工每人补偿50元,所有工人加薪一倍。”
阿方斯考虑很久说:“补偿没问题,但薪金只能加七成。”
杜月笙说:“好,一言为定。”
杜月笙随即召集罢工领袖,问他们复工条件,有的说加三成,有的说加四成,还有说加一半,但杜月笙说:“杜某无能,只能给兄弟们加七成,对不住大家了。”
顿时全场沸腾了。
这个时候台下有人问:“罢工期间的工钱怎么算?”
这是个大难题,杜月笙想了一下说:“我已答应法商,不能变更,既如此,你们罢工期间的工资,我杜某来出!”
顿时全场响起一片掌声和高呼,这一下子,他掏出了30万。
杜月笙做人,看的高、看的远、看的开,一生都仗义疏财。
他舍却钱财,换来众兄弟们的真心,买来各方人物的交情,成大事者,必须先有大格局。
04 一场面,二体面,三情面
杜月笙常说,人一生要吃好三碗面:场面,体面,情面。
场面,很多人都喜欢大场面,场面大气势自然就大,就能积累势能,杜月笙自然深谙此道。
1946年,苏北爆发洪灾,蒋介石下令“行政院”设法救济苏北难民,以此稳定国统区。
杜月笙毫不犹豫地接下了20亿元赈灾款的任务。然后,杜月笙和他的弟子策划了一场轰动一时的“上海小姐”选举,参选的佳丽多为上海滩当红歌星、舞女。
结果大获成功,共获得捐款4亿元。杜月笙的爱国行为获得各类上层人士的欣赏与支持。
体面,中国人是最讲面子的,人际场上最忌讳不给人面子。
杜月笙从不拂人脸面,因此广结名流,宾客满堂。
当年黎元洪下台,落泊上海,杜特为善待,黎的秘书长饶汉祥誉其为“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称其为当代春申君。
大学者章太炎、名士杨度、名律师秦联奎、文化名人杨千里等,都是他的寻常座上食客,连同名震天下的大教育家黄炎培也是他的好友。
情面,中国人是最讲感情的,尤其是知恩图报。
杜月笙幼年父母双亡,历经坎坷,来拜了青帮的陈世昌为“老头子”,正式入了青帮。
后来杜月笙发达后,把陈世昌养了起来。
陈世昌有个很不成器的儿子,有一次和人家办钱庄亏得一塌糊涂,债主追得急,陈世昌只好请杜月笙解困,杜月笙二话不说,把二万五千大洋送到陈世昌手里。
结果没多久,这二万五千大洋败光了,杜月笙又给两万,这些钱不久又被花个精光,陈世昌再也没有脸面登杜家门了。
正是凭着对场面、体面、情面的深刻体察,杜月笙才能成为民国时期,呼风唤雨,同时口碑又最好的人。
有人说:经商需看胡雪岩,做人当学杜月笙。这大概是对他最高的一种评价了。
杜月笙一生叱诧风云,他的是非功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论,我们不敢断言,但是他为人处世的方法,却值得我们细细推敲和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