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很喜欢问我的工作具体是做什么的?
前几次我很详细的和她解释过,我们公司是一个知识性的网站,我主要负责一些企业、品牌文章的撰写。
我妈继续追问那能赚到钱吗,你写的东西有人看吗?
我说能赚到钱,然后和她讲了一大堆她听不懂的公司经营模式,最后总结了一句,这个行业还算可以。
其实我骗她的,我这个工作很一般,和父亲年轻时在砖厂打工一样,没多大前途。
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工作还算轻松,每天朝九晚六的混着日子,上下班也算准时。
我小时候梦想着长大后要赚100万。
但就我目前26岁的人生而言,这辈子大概是赚不到100万了。
01
国庆回老家,我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六堂哥。
六哥很出名,以至于不管和哪个亲戚聊天,总要说一些六哥的故事引以为戒。
六哥比我大三岁,今年29了,眼瞅着要奔三的年纪却赖在家里不出去工作。三叔三婶拿他也没办法,不工作,不种地,整天就宅在家里不出去。
六哥刚满20岁的那两年还去大姑那边打过工,据大姑描述,他一下班就躲在出租屋里不出来,满屋的快餐盒垃圾也不知道收拾,衣服也不洗,头发也不剪,整个人完全不能照顾自己。
我妈让我回家的时候离六哥远点,大姑让我劝六哥奋斗一些,大哥说我们年纪相仿,让我引导引导六哥。
见到六哥后才发现他并不是一个木讷不懂言语的人,和他聊游戏,六哥眼里能放出光,口若悬河地讲着游戏的发展史。
我问六哥为什么不出去打工,他反问我打工能发财吗?
我说不能。
他说竟然不能发财,那干嘛每天还累死累活地打工。
我说我们总要找些事情来做,打工不能发财,但不打工更不能发财。三叔三婶五十多的年纪了,每年种地能赚多少钱,你就这样看着吗?
六哥没说什么,好一会才说了一句我不想做体现不了我价值的工作。
然后也不和我聊天了,转身回屋里自己打起了游戏。
02
我刚毕业的时候看了一部纪录片叫《三和人才市场》,在那里生活的人只做日结的工作,工作一天玩三天,从不管以后会变成什么样。
最开始我以为这些人只是少数,个别学历低的人对自己自暴自弃而已。后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啃老”现象上了新闻。
又了解到原来日本40至46岁的“蛰居族”达到了61.3万人,15至39岁的“蛰居族”有54.1万人。
美国“千禧一代”(19至29岁)年轻人负债超过一万亿,有约25%年轻人不上班,宅在家中啃老。
这些数字都说明了一个道理,越来越多的人不想奋斗了。
不光是六哥和他们,很多时候我都有种辞职的冲动,因为我的工作也看不出什么价值来。
写些浅显的文章,告诉读者一些谁都懂的大道理。有些道理我想写深一点,但时间不允许,因为我们的每一篇文章都有时间限制,而且深奥一点的文章也没人看。
没有价值,没有钱途,仅仅是一份糊口的工作罢了,我明明才26岁,却抱着混完一天是一天的心态。
100万在当今社会早就不算什么大钱了,别说是北上广深,就连在二三线买套房子都不够。
我看过一个随机采访,问10位年轻女孩觉得一个年薪40万的男性工资算不算高。
有8个回答说40万只能是中下等,剩余两个一个说中上偏一点,一个说下等偏上。
很多时候我也在迷茫未来会怎样。
这个世界进步的太快,我追不上,也不想再跑了。
03
但我更知道,在我不想跑的时候,有数不清的人正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着。
我们不想奋斗,原因不在于工作没有意义,也不是没有一个好的出身,说到底,原因还是归结于我们自己。
纪录片《打工工厂》里有个20来岁的小伙子,2016年,他每月工资还仅仅只有1300来块。
工厂太黑吗?不是的,同样的计件工作,他的同事一个月能赚到7000多块。每天这个小伙准时下班,吐槽说加班几个小时也就那点钱,太累了不值得。
工厂打工一辈子注定没有前途吗?
《打工女孩》一书里有个叫春明的农村女孩,她从农村来到东莞打工,为了在广东闯出一片天地,她给自己制定了计划:
第一、去读函授大学
第二、学会讲广东话
第三、一无所有,一事无成,绝不结婚。
东莞打工的头三年春明没有回一次家,她告诉家人说工厂放假时间太短了,我实在不想浪费时间,因为,我要读书!
流水线上半年时间,小学文凭的春明调到了工厂文员的职位,新工作月薪是之前的三倍。
后来春明继续自学英语,报了个函授班学习文秘,学领导开会的发言,学经理做事的风格......
又过了一年,春明在工厂升到了总务部门的头,但她辞掉了工作,花一万元租会议室租仪器,做起了销售。
后面春明又跳槽了几次,风光的时候一个月赚四万块,低潮的时候陷入了失业,最后春明的结局书中没说,但我想她应该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借用她日记的一句话:
不要幻想自己能成为一个超人。
还是从平凡从普通做起吧。
04
其实我早发现相对成功的人,会更加努力。
像我之前做销售时的经理,农村出身的他已经在深圳买了三套房子,但他依旧是分行里每天最早上班,最晚下班的那个人。
每天早上六点半,他会准时在朋友圈里打一句:深圳早安,然后打了鸡血似的工作一整天,认识他两年,他没有一天松懈过。
朋友圈里还有一个小有名气作者,他坚持打卡学英语已经1200多天了,一天也没断过。
文笔好已经小有成就的作者反而更能坚持每天读书写文章,像我这种没入门的就只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更像是一种“另类的穷人思维”。
普通人由于觉得工作没价值,每天虚弱无力,沮丧之情油然而生,也就一点点削弱了自己奋斗的意志。
成功的人想着改变世界,只求做最好的自己,这过程他能得到更好的反馈,也就更加的奋斗。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普通人会觉得那些成功人士这么顺,成功来的这么容易的原因吧。
因为你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