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时忙完教学设计后,便要到头就睡时,看到了床边的这本朱永通的书《教育的细节》,拜读其中一篇《时间镜子里的观念》感触很深。
文章中提到在我们身体的躯壳里做着一个名叫观念的“幽灵”。我们日常的教育行为中,时刻扑闪着她的身影。糟糕的是,我们往往要等到把教育搞砸了,才意识到观念这个“幽灵”的存在,更糟糕的是,即使到了这个时候,我们也仅仅把她当成为自己的错误辩解的借口。
文章通过一位教师教授一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前后经历不同届学生,秉承着同一种观念期望学生在课堂上的永远不变反应,但事与愿为而抱怨与痛苦。以及在大学里面不同学生的恋爱观,让系主任处理的大学生的故事。
提醒我们每一个教育从业者:教育的观念是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迁的,现实中很多教育冲突和矛盾的发生往往是因为我们已然变迁的教育观念的步伐,却又无比执着的干着刻舟求剑的傻事。
从结束文革动乱到改革开放初期,再到改革开放中期至今,人们吃饭已不成问题,教育则成了大问题,让孩子上“好学校”家长们而不辞辛苦。所谓更“好一点”的教育除了看重分数之外,家长们还看重学校和老师是否会对孩子好一点,这就是意味着不打不成器,已是过时的教育观念了,他应该像干蛇皮一样从学校和教师的身上脱落。
如今,在现实斑斓而复杂的教育表象下,人们对未来的教育观念开始露出了构思的端倪,既把学校还给孩子,让孩子“好上学”。到那个时候,孩子是否喜欢去学校,是否喜欢上学习才是人们关注的重心。
未来最美校园的样子以及最好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期待:读书,唱歌,聊天,漫步,玩耍棉与各种心灵伤害不落下任何一颗仇恨的种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