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函数式编程

函数式编程

作者: XYZ7 | 来源:发表于2017-02-26 02:53 被阅读0次

    高阶函数

    # 函数本身也可以赋值给变量,即:变量可以指向函数
    >>> f = abs
    >>> f(-10)
    10
    
    # 函数名也是变量,对于abs()这个函数,完全可以把函数名abs看成变量,它指向一个可以计算绝对值的函数
    # 如果把abs指向其他对象,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 abs = 10
    >>> abs(-10)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TypeError: 'int' object is not callable
    # 把abs指向10后,就无法通过abs(-10)调用该函数了!因为abs这个变量已经不指向求绝对值函数而是指向一个整数10!
    
    # 传入函数
    # 既然变量可以指向函数,函数的参数能接收变量,那么一个函数就可以接收另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这种函数就称之为高阶函数。
    def add(x, y, f):
        return f(x) + f(y)
    # 用代码验证一下
    >>> add(-5, 6, abs)
    11
    
    # map/reduce
    # Python内建了map()和reduce()函数。
    # map()函数接收两个参数,一个是函数,一个是Iterable,map将传入的函数依次作用到序列的每个元素,并把结果作为新的Iterator返回
    >>> def f(x):
    ...     return x * x
    ...
    >>> r = map(f, [1, 2, 3, 4, 5, 6, 7, 8, 9])
    >>> list(r)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 把这个list所有数字转为字符串
    >>> list(map(str,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 reduce把一个函数作用在一个序列[x1, x2, x3, ...]上,这个函数必须接收两个参数,reduce把结果继续和序列的下一个元素做累积计算,其效果就是
    reduce(f, [x1, x2, x3, x4]) = f(f(f(x1, x2), x3), x4)
    
    # 比方说对一个序列求和,就可以用reduce实现
    >>> 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
    >>> def add(x, y):
    ...     return x + y
    ...
    >>> reduce(add, [1, 3, 5, 7, 9])
    25
    
    # 如果要把序列[1, 3, 5, 7, 9]变换成整数13579,reduce就可以派上用场
    >>> 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
    >>> def fn(x, y):
    ...     return x * 10 + y
    ...
    >>> reduce(fn, [1, 3, 5, 7, 9])
    13579
    
    # 如果考虑到字符串str也是一个序列,对上面的例子稍加改动,配合map(),我们就可以写出把str转换为int的函数
    >>> 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
    >>> def fn(x, y):
    ...     return x * 10 + y
    ...
    >>> def char2num(s):
    ...     return {'0': 0,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s]
    ...
    >>> reduce(fn, map(char2num, '13579'))
    13579
    
    # 整理成一个str2int的函数就是
    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
    def str2int(s):
        def fn(x, y):
            return x * 10 + y
        def char2num(s):
            return {'0': 0,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s]
        return reduce(fn, map(char2num, s))
    
    # 可以用lambda函数进一步简化成
    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
    def char2num(s):
        return {'0': 0,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s]
    def str2int(s):
        return reduce(lambda x, y: x * 10 + y, map(char2num, s))
    
    # filter
    # Python内建的filter()函数用于过滤序列。
    # 和map()类似,filter()也接收一个函数和一个序列。和map()不同的是,filter()把传入的函数依次作用于每个元素,然后根据返回值是True还是False决定保留还是丢弃该元素。
    
    # 在一个list中,删掉偶数,只保留奇数
    def is_odd(n):
        return n % 2 == 1
    list(filter(is_odd, [1, 2, 4, 5, 6, 9, 10, 15]))
    # 结果: [1, 5, 9, 15]
    # 把一个序列中的空字符串删掉
    def not_empty(s):
        return s and s.strip()
    list(filter(not_empty, ['A', '', 'B', None, 'C', '  ']))
    # 结果: ['A', 'B', 'C']
    # 注意到filter()函数返回的是一个Iterator,也就是一个惰性序列,所以要强迫filter()完成计算结果,需要用list()函数获得所有结果并返回list。
    
    # 用filter求素数
    # 可以先构造一个从3开始的奇数序列
    def _odd_iter():
        n = 1
        while True:
            n = n + 2
            yield n
    # 然后定义一个筛选函数
    def _not_divisible(n):
        return lambda x: x % n > 0
    # 定义一个生成器,不断返回下一个素数
    def primes():
        yield 2
        it = _odd_iter() # 初始序列
        while True:
            n = next(it) # 返回序列的第一个数
            yield n
            it = filter(_not_divisible(n), it) # 构造新序列
    # 由于primes()也是一个无限序列,所以调用时需要设置一个退出循环的条件
    # 打印1000以内的素数:
    for n in primes():
        if n < 1000:
            print(n)
        else:
            break
    
    # filter()的作用是从一个序列中筛出符合条件的元素。由于filter()使用了惰性计算,所以只有在取filter()结果的时候,才会真正筛选并每次返回下一个筛出的元素。
    
    # sorted
    # sorted()函数就可以对list进行排序
    >>> sorted([36, 5, -12, 9, -21])
    [-21, -12, 5, 9, 36]
    
    # sorted()函数也是一个高阶函数,它还可以接收一个key函数来实现自定义的排序,例如按绝对值大小排序
    >>> sorted([36, 5, -12, 9, -21], key=abs)
    [5, 9, -12, -21, 36]
    
    # 字符串排序
    >>> sorted(['bob', 'about', 'Zoo', 'Credit'])
    ['Credit', 'Zoo', 'about', 'bob']
    
    # 给sorted传入key函数,即可实现忽略大小写的排序
    >>> sorted(['bob', 'about', 'Zoo', 'Credit'], key=str.lower)
    ['about', 'bob', 'Credit', 'Zoo']
    
    # 要进行反向排序,不必改动key函数,可以传入第三个参数reverse=True
    >>> sorted(['bob', 'about', 'Zoo', 'Credit'], key=str.lower, reverse=True)
    ['Zoo', 'Credit', 'bob', 'about']
    

    返回函数

    函数作为返回值
    def lazy_sum(*args):
        def sum():
            ax = 0
            for n in args:
                ax = ax + n
            return ax
        return sum
    # 当调用lazy_sum()时,返回的并不是求和结果,而是求和函数:
    >>> f = lazy_sum(1, 3, 5, 7, 9)
    >>> f
    <function lazy_sum.<locals>.sum at 0x101c6ed90>
    # 调用函数f时,才真正计算求和的结果
    >>> f()
    25
    # 在函数lazy_sum中又定义了函数sum,并且,内部函数sum可以引用外部函数lazy_sum的参数和局部变量,当lazy_sum返回函数sum时,相关参数和变量都保存在返回的函数中,这种称为“闭包(Closure)”的程序结构拥有极大的威力
    
    # 当我们调用lazy_sum()时,每次调用都会返回一个新的函数,即使传入相同的参数:
    >>> f1 = lazy_sum(1, 3, 5, 7, 9)
    >>> f2 = lazy_sum(1, 3, 5, 7, 9)
    >>> f1==f2
    False
    
    闭包

    注意到返回的函数在其定义内部引用了局部变量args,所以,当一个函数返回了一个函数后,其内部的局部变量还被新函数引用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返回的函数并没有立刻执行,而是直到调用了f()才执行

    def count():
        fs = []
        for i in range(1, 4):
            def f():
                 return i*i
            fs.append(f)
        return fs
    f1, f2, f3 = count()
    
    # 你可能认为调用f1(),f2()和f3()结果应该是1,4,9,但实际结果是:
    >>> f1()
    9
    >>> f2()
    9
    >>> f3()
    9
    # 全部都是9!原因就在于返回的函数引用了变量i,但它并非立刻执行。等到3个函数都返回时,它们所引用的变量i已经变成了3,因此最终结果为9。
    # 返回闭包时牢记的一点就是:返回函数不要引用任何循环变量,或者后续会发生变化的变量。
    
    # 如果一定要引用循环变量怎么办?方法是再创建一个函数,用该函数的参数绑定循环变量当前的值,无论该循环变量后续如何更改,已绑定到函数参数的值不变:
    def count():
        def f(j):
            def g():
                return j*j
            return g
        fs = []
        for i in range(1, 4):
            fs.append(f(i)) # f(i)立刻被执行,因此i的当前值被传入f()
        return fs
    # 再看看结果:
    >>> f1, f2, f3 = count()
    >>> f1()
    1
    >>> f2()
    4
    >>> f3()
    9
    # 缺点是代码较长,可利用lambda函数缩短代码
    
    # 返回一个函数时,牢记该函数并未执行,返回函数中不要引用任何可能会变化的变量。
    

    匿名函数

    在传入函数时,有些时候,不需要显式地定义函数,直接传入匿名函数更方便

    # 在Python中,对匿名函数提供了有限支持。还是以map()函数为例,计算f(x)=x2时,除了定义一个f(x)的函数外,还可以直接传入匿名函数
    >>> list(map(lambda x: x * x, [1, 2, 3, 4, 5, 6, 7, 8, 9]))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匿名函数lambda x: x * x实际上就是
    def f(x):
        return x * x
    
    # 关键字lambda表示匿名函数,冒号前面的x表示函数参数。
    # 匿名函数有个限制,就是只能有一个表达式,不用写return,返回值就是该表达式的结果
    
    # 用匿名函数有个好处,因为函数没有名字,不必担心函数名冲突。此外,匿名函数也是一个函数对象,也可以把匿名函数赋值给一个变量,再利用变量来调用该函数
    >>> f = lambda x: x * x
    >>> f
    <function <lambda> at 0x101c6ef28>
    >>> f(5)
    25
    
    # 同样,也可以把匿名函数作为返回值返回
    def build(x, y):
        return lambda: x * x + y * y
    

    装饰器

    # 由于函数也是一个对象,而且函数对象可以被赋值给变量,所以,通过变量也能调用该函数
    >>> def now():
    ...     print('2015-3-25')
    ...
    >>> f = now
    >>> f()
    2015-3-25
    
    # 函数对象有一个__name__属性,可以拿到函数的名字
    >>> now.__name__
    'now'
    >>> f.__name__
    'now'
    
    # 假设我们要增强now()函数的功能,比如,在函数调用前后自动打印日志,但又不希望修改now()函数的定义,这种在代码运行期间动态增加功能的方式,称之为“装饰器”(Decorator)
    
    # 本质上,decorator就是一个返回函数的高阶函数。所以,我们要定义一个能打印日志的decorator,可以定义如下
    def log(func):
        def wrapper(*args, **kw):
            print('call %s():' % func.__name__)
            return func(*args, **kw)
        return wrapper
    
    观察上面的log,因为它是一个decorator,所以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并返回一个函数。我们要借助Python的@语法,把decorator置于函数的定义处
    @log
    def now():
        print('2015-3-25')
    
    # 调用now()函数,不仅会运行now()函数本身,还会在运行now()函数前打印一行日志:
    >>> now()
    call now():
    2015-3-25
    
    # 把@log放到now()函数的定义处,相当于执行了语句:
    now = log(now)
    
    # 由于log()是一个decorator,返回一个函数,所以,原来的now()函数仍然存在,只是现在同名的now变量指向了新的函数,于是调用now()将执行新函数,即在log()函数中返回的wrapper()函数。
    
    # wrapper()函数的参数定义是(*args, **kw),因此,wrapper()函数可以接受任意参数的调用。在wrapper()函数内,首先打印日志,再紧接着调用原始函数
    
    # 如果decorator本身需要传入参数,那就需要编写一个返回decorator的高阶函数,写出来会更复杂。比如,要自定义log的文本:
    def log(text):
        def decorator(func):
            def wrapper(*args, **kw):
                print('%s %s():' % (text, func.__name__))
                return func(*args, **kw)
            return wrapper
        return decorator
    # 这个3层嵌套的decorator用法如下
    @log('execute')
    def now():
        print('2015-3-25')
    # 执行结果如下:
    >>> now()
    execute now():
    2015-3-25
    # 和两层嵌套的decorator相比,3层嵌套的效果是这样的:
    >>> now = log('execute')(now)
    # 我们来剖析上面的语句,首先执行log('execute'),返回的是decorator函数,再调用返回的函数,参数是now函数,返回值最终是wrapper函数。
    
    # 以上两种decorator的定义都没有问题,但还差最后一步。因为我们讲了函数也是对象,它有__name__等属性,但你去看经过decorator装饰之后的函数,它们的__name__已经从原来的'now'变成了'wrapper':
    >>> now.__name__
    'wrapper'
    #因为返回的那个wrapper()函数名字就是'wrapper',所以,需要把原始函数的__name__等属性复制到wrapper()函数中,否则,有些依赖函数签名的代码执行就会出错。
    
    # 不需要编写wrapper.__name__ = func.__name__这样的代码,Python内置的functools.wraps就是干这个事的,所以,一个完整的decorator的写法如下:
    import functools
    def log(func):
        @functools.wraps(func)
        def wrapper(*args, **kw):
            print('call %s():' % func.__name__)
            return func(*args, **kw)
        return wrapper
    
    # 或者针对带参数的decorator:
    import functools
    def log(text):
        def decorator(func):
            @functools.wraps(func)
            def wrapper(*args, **kw):
                print('%s %s():' % (text, func.__name__))
                return func(*args, **kw)
            return wrapper
        return decorator
    # 记住在定义wrapper()的前面加上@functools.wraps(func)
    

    偏函数

    通过设定参数的默认值,可以降低函数调用的难度。而偏函数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当函数的参数个数太多,需要简化时,使用functools.partial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函数,这个新函数可以固定住原函数的部分参数,从而在调用时更简单

    # int()函数可以把字符串转换为整数,当仅传入字符串时,int()函数默认按十进制转换:
    >>> int('12345')
    12345
    # int()函数还提供额外的base参数,默认值为10。如果传入base参数,就可以做N进制的转换
    >>> int('12345', base=8)
    5349
    >>> int('12345', 16)
    74565
    # 假设要转换大量的二进制字符串,每次都传入int(x, base=2)非常麻烦,于是,我们想到,可以定义一个int2()的函数,默认把base=2传进去
    def int2(x, base=2):
        return int(x, base)
    # 这样,我们转换二进制就非常方便了:
    >>> int2('1000000')
    64
    >>> int2('1010101')
    85
    
    # functools.partial就是帮助我们创建一个偏函数的,不需要我们自己定义int2(),可以直接使用下面的代码创建一个新的函数int2
    >>> import functools
    >>> int2 = functools.partial(int, base=2)
    >>> int2('1000000')
    64
    >>> int2('1010101')
    85
    # 所以,简单总结functools.partial的作用就是,把一个函数的某些参数给固定住(也就是设置默认值),返回一个新的函数,调用这个新函数会更简单
    
    # 注意到上面的新的int2函数,仅仅是把base参数重新设定默认值为2,但也可以在函数调用时传入其他值:
    >>> int2('1000000', base=10)
    1000000
    
    # 最后,创建偏函数时,实际上可以接收函数对象、*args和**kw这3个参数,当传入:
    int2 = functools.partial(int, base=2)
    # 实际上固定了int()函数的关键字参数base,也就是:
    int2('10010')
    # 相当于:
    kw = { 'base': 2 }
    int('10010', **kw)
    
    # 当传入:
    max2 = functools.partial(max, 10)
    # 实际上会把10作为*args的一部分自动加到左边,也就是:
    max2(5, 6, 7)
    # 相当于:
    args = (10, 5, 6, 7)
    max(*args)
    # 结果为1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函数式编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fo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