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part]
定下旅程时满怀诗意,逢出走时却变成一种逃离。
二月半,北京。
不算熟悉的城市,但熟悉的雾霾天,我只敢浅浅吸一口气,但终于是下定决心把所有焦虑不安困惑迷茫全部揉碎了洒在浑浊的空气里,身与心都崭新了。
迈开步子。
寻找 之
/故宫/
骑着单车沿墙而行,数千年的时光迎面扑闪过来。
墙内,墙外。此时,彼时。我与我。
每一次来总有东西可反复看。



因一场临时的外事访问,我们的步伐被半路拦截,于是抱憾而去。

/景山/
接连两天来到这里。前次还是尘土飞扬般的单调色彩,再一次就是焕然一新了。
北京,起了风就有蓝天白云。 但愿这城市能带给你自信。 ------«银泰»

/角楼/
再没有比午后的阳光更让人心生甜蜜的东西了。
靠着石壁,眯着眼睛,等待一辆公车。
我什么都不着急。

/天坛/
从清晨到迟暮,不过几盘棋局。谢谢这样的你,那样的你,让我不再觉得孤独。
这样想来,这棋里可又真的有胜负?



大风呼啸,吹得人连连后退,而这殿堂自岿然不动。
也多亏了这场风,才换来次日一个珍贵的蓝天。

食色诱惑 之
/画展/
地点: 中国美术馆


/摄影展/
地点: 798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入时»




/话剧/
地点: 蜂巢剧院
孟京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提前一天想到看一场话剧,220的票不多时抢到了两张。结伴去看,满怀期待。
女孩的独角戏。舞台离得不远,少女情爱里的羞涩又疯狂,自我否定又奋不顾身,每一丝情绪都在她的眼角里,展露无遗。
全场没有一刻亮起过手机的光。
十点钟出剧场,冷风猝不及防地猛灌过来,一哆嗦,突然想明白,话剧对我的引力或许就在于其夸张的表演表达方式。沉稳内敛了这几年,总会羡慕那些火热的情感表达---那是自己费尽心思想要去做却迟迟做不到的事。
/电影/
«LA LA LAND»
歌舞片。又有最喜欢的romantic movie里的男主演。
有人会说,跑出去旅游还浪费时间去看电影?但我想辩解一句,把旅行过得像普通的生活一般不也很好吗?把到过的每一个城市都当作自己常居的城市,买菜逛超市,喝酒看电影,多有意思。
恰逢周六,也是来到北京计划里的最后一日,想看场电影完全是临时起意,因此北京知名商圈里不错的影院基本已座无虚席。好在此时是一个人,捡漏般捡着了个好位置。
整场结束,沉浸其中。突然听到工作人员扯着京味儿的嗓子催促人离场,像是来到了相声大会的现场。后面一个小伙子愤然道:妈的,瞬间出戏。小姑娘:吓得我眼泪都憋回去了。
这大概也是一种特殊的北京影院文化。
/前卫艺术展/
地点: 红砖美术馆
借着出彩的建筑,来这里拍人像的女孩子男孩子比来看展览的多得多。





当时仅有一个展馆开放,即温普林的中国前卫艺术记录展。
站在一幅幅具有视觉冲击的影像前,我听到不免有人感叹:这也是艺术吗?确实其中一些近乎自残的行为让现在的人们不得理解,但或许就像记录者说的,结合当时的环境,放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来看,这具有一种果敢的美。
但中国前卫艺术不要以血腥暴力博取眼球才好。
/后记/ in Beijing
1. 有一天,我独自走在东单的天桥上。天色暗沉,气温却不冷。桥上的阶梯凹陷,踩上去软绵绵的,每一脚都有踏空的紧张感。
如果不是一个人行走,我不会如此深切地感受到失重般的忐忑,或许也不会注意到胡同里那排路灯六点钟就亮起来了,不会了解一只猫是如何三下五除二地就上了那棵槐树,不会发现电影院的男女不管看什么类型的影片都是同一种笑颜...
自由行走让感官放大,对世事的体会更为深刻。
2. 我与北京,似乎有种奇妙的缘分。
四年前的冬天,我来清华园应试。来时带着十七岁的迷茫,走时带去了让自己满意的成绩。四年后的今天,我带着二十一岁的困惑,幸运的是,当我离开北京时,这份困惑得以消除。神奇的土地,愿每一个来这里的人们都能抚平内心的焦躁不安,得到心灵的平和。
3. 我那几日住在东城区的一条胡同里,loft式的格局。与老房东没能见面他就离开这里去了上海,新房东兼邻居是个音乐人,室友是个来这里参加艺考的小学妹,五环之外还藏匿着许许多多艺术家。
每个人似乎都带着梦想在这个城市里穿梭,配合着日出日落步履不停,正是因为如此,北京的氛围是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
[贝加尔湖 part]
在北京坐凌晨的航班到了伊尔库茨克,又搭中巴车前往奥利洪岛。
(到贝加尔湖必先落地东西伯利亚南部的这座城市---伊尔库茨克,奥利洪岛则是贝加尔湖上最大的岛。)

几近癫狂的车轮,闪烁迷离的音符,肌肉与神经同等紧绷,五脏六腑要被抛洒出来。 扭身恍惚间以为是梦中一见了美国九号公路,公路两旁的树林又似乎时刻要跳出一只傻狍子来,就像去年的今日。 牛羊在无边的雪里探着,而雪里到底有什么呢?
在经过五个小时的颠簸之后,我在备忘录中如上记录。
初见西伯利亚雪景的模样竟与漠河一般无二,以致于记忆时时刻刻在重叠。
/胡日尔村/
(奥利洪岛上最大的村庄。)
到了住处,环顾四周,有一把积了雪的阶梯,迫不及待地爬上去,能看到村庄的色彩以及天地间的风云变换。





/北线 之 蓝冰/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湖中生存着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海豹。天地间苍茫一色的雪景并不少见,而吸引人们来这里的原因,除了那一首唯美的«贝加尔湖畔»,更是因为这里美到令人窒息的蓝冰。






/南线 之 气泡冰/
冰面之下的裂缝,是由于温差变化挤压形成的,却意外的美得像雪白绸缎在飘舞一般。

而气泡大概是因为水下某种气体被释放上升至水面被凝固而产生。密集,小巧,可爱万分。



/一切途中 南北线/







/落日与星空/
来自驴友。


/利斯特维扬卡镇/
(距离伊尔库茨克一百多公里的小镇,是贝加尔湖马拉松的起点。)
先来share一下住的店,虽然没有信号,但还是太喜欢太喜欢。在这里与世隔绝也好。





整理好东西准备出门找东西吃,日头已经落下去一半。




(上面这张图就概括了在俄罗斯所有的餐食,都差不多是这样。所以回来我瘦了...)

/伊尔库茨克/
早晨起来,被告知下大雪了。
现在觉得,南方人见到大雪是该欢欣鼓舞的,是该把童心找回来的。如若不是这样,那就真的太不可爱了。
我沿着雪地里不知谁人的脚印一路向安加拉河边走着,雪就同我的心情一般急不可耐地下着。





午后,雪骤停,日光闪现,好一个大晴天。
徒步走去了市郊的喀山圣母大教堂。



/遇见/
<没有早一天 没有晚一天 正好是这一天>
每一次旅行都能碰到许许多多有意思的人。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音乐人 画家 大学老师 工程师 广告设计 机械制造 金融等等。
他们也横跨好几个年代:50后,60后,70后,80后和90后。
他们来自中国的各个城市: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苏州 荆州 福州。
他们有的是环游世界的退休夫妻,有的是在工作的间隔年,有的是情侣一路远行,预备将旅途中的照片做成婚纱照,也有默契合拍的多年驴友再一次踏上征途。
贴上社会标签,我们都只是社会中一个个小小的齿轮。但在旅途中,我们撕去这些标签,我们只是热爱生活的旅人。说着跨越时代和地域的话,却不曾感到陌生和距离感。我们坐在同一辆车里,望着窗外眼里是同一片美景。我们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分享彼此的生活,交流对于事物的见解,完整地好像一个不能割舍的整体。
人物,时间,地点,不管哪个变量的一丁点起了变化,事情就不会一模一样。相聚短暂又如何呢,喝过一杯酒,吃过一顿饭已是上天给予的了不起的缘分。何况,我们人生中这一部分的记忆已经交融,谁也无法把谁剔除了。









在我看来,旅行最大的意义在于:途中遇到的万千有趣而果敢的灵魂,无形之中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在他们面前,我怎么敢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无趣?
/尾声/
现代交通太过发达,以致于三个小时就从国外到了国内,两个小时又从北京到了家。
走进家门,脱了外套和鞋子,便脱掉了气味、扬尘、温度,脱开了那个步履匆匆的自己。又穿上外衣、鞋子,变成那个俗套的自己,应付生活中各种琐事,一头扎进凡尘中去了。
在途中的日子多么美好啊。我想,我大概永远也不会停下脚步。
纪念 2017.2.14~2017.2.26 北京&贝加尔湖 以及 遇见你们 三生有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