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影
人们习惯用“色香味俱全”来形容一道完美的美食,这里面包含了视觉、嗅觉和味觉三种感受,舌头由于承担了品尝味觉的功能,因此占有格外重要的地位,连那部家喻户晓的美食纪录片都起名《舌尖上的中国》。那么,美食的享受真的只有色香味三个维度吗?
在美食给予人的种种享受之中,有一重必不可少的享受往往不被提起,那就是口感。口感是什么?是咀嚼食物时,你所感受到的食物的质地对牙龈的愉快刺激。这种体验是由牙齿、牙龈和咬肌共同完成的。从食物入口那一刻,享受的过程就已经开始了。
不知道其他刚完成拔牙手术的病人感受如何,在不得不以流食为生的时间里,我最为怀念的倒不是美食的味道,而是不由自主陷入了对咀嚼各种食物不同口感的怀念……
晚餐时刻,一边用豆浆机做花生米糊,一边怀念用微波炉焙出的花生。一小碟花生,只需微波一分钟便可出炉。一粒入口,伴随着齿间轻快的研磨,花生特有的酥香顿时充盈齿颊。
刚出炉的火烧,嚼起来外层酥酥的带着芝麻的浓香,内里是煖熥的,酥与软复合的口感,在口腔里制造了一场小小的欢乐。
薯片也是一种特别能带来咀嚼快感的食品。薄薄一片,在口中轻松碾碎,那酥脆的声响听起来甚是愉悦,这愉悦里隐藏着齿类动物对于牙齿强大征服能力的骄傲。
南方人与北方人在饮食习惯上差异明显,也表现在对食物口感的不同追求上。就拿面条来说,南方重味道、吃的是浇头;北方重面条的口感。北京炸酱面讲究用手擀面,面条要筋道;山西刀削面以有嚼劲著称,南方人吃起来觉得颇为辛苦。由此推断,在刀削面的发源地山西,人们的牙龈一定是强壮的,咬肌一定是发达的。这个结论也适用于爱吃煎饼的山东人。温和的南方人显然更偏爱不费牙的食物。
北方的涮羊肉,不管涮的是什么,在麻酱小料里一滚,味道都是相似的,区别只在于口感。羊肉的鲜嫩,毛肚的脆,豆腐的滑,蔬菜的纤维感,山药的沙……至于广东人的打边炉,不同部位的牛肉,是依照不同口感划分的。可见不论南北,食物的口感都是我们的一种重要享受。
不同的食物口感不同,不同的制作方式、烹饪方式也会形成不同的口感,甚至食材的形状也会带来口感的差异。烹调前把食物加工成或块、或片、或丝等形状,既是为了便于食物入味,也有口感的考虑。
据说从牙齿的特征能追踪祖先的基因。比如我儿子,属于无肉不欢的“食肉族”,他竟然有八颗虎牙,堪称吃肉利器。而我显然属于“食草动物”,那些能充分彰显牙齿切断功能的食物是我的最爱,比如藕、莴笋、生菜,吃起来有着清脆的口感。具有纤维感的食物更是吃不够,比如竹笋、香菇、芹菜,能把牙齿的铡切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咀嚼的过程就是对牙龈的最好抚慰。
如此看来,那句广告词“牙好胃口好,吃嘛嘛香”,还真不是忽悠人。使用身体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情。作为齿类动物,我们是幸运的,能够尽情享受不同口感的食物。作为一个不喜欢面食的人,两顿流食之后,此刻的我对着桌上的馒头好想咬上一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