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现象学导论》8-3:范畴意向和范畴对象之“范畴对象实在性”2

《现象学导论》8-3:范畴意向和范畴对象之“范畴对象实在性”2

作者: 力法跳跳 | 来源:发表于2022-12-24 18:55 被阅读0次

2 我们就是如此被构造的。除了可以欺骗和误判之外,有时我们甚至可以谈论缺席事物的状态,它们能不能说是主观臆造的产物呢?

而且,在我看来,“否定句”其实可以充分地表现理智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于张力的。现实世界并不具有“否定”的事件存在,比如一个人嘴里少了一颗牙,那也是别的牙都在营造出的一种显象罢了,而即便是牙掉下来了,也是一个切实发生的事情。发生的事态构成了这个世界,没发生的事态不参与其中。而在理智的世界中,没发生的事态也可以成为范畴。

在否认范畴和理智概念并非主观产物的时候,即便我们可以通过细致的观察,观察概念产生的初始,区分那个理智产生的“咔嗒”瞬间。但我认为这些“发生学”的方法已经有些陈旧。作者说“。我们就是如此被构造的,以至于能够意向在其在场状态的事物,也能够意向在其缺席状态的事物。”

“我们就是如此被构造的”,成就了这个论证的主要论据。这句话看似是独断蛮横的依据宣称,仿佛面对我们未知的状态做出了超出自己能力的评价。其实并非如此。这个论述也并不新鲜,我们在前面已经多次讨论过。如,“回忆”之所以被称作回忆而非“遐想”,就是因为它有特定的标准。因此在事物获得它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就已经需要符合外在的要求。再如,在我们使用语词的时候,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描述世界,这个“目的”就是所谓的“如此构造”。

语言被发明出来描述世界,那么它从目的上就是具有世界属性的。如果在使用中出现与世界偏离的情况,人们会根据其“初心”进行调整。而传统的“发生学”的考察方式,发现有人的意识参与在语言产生之中,就认为它属于“主观臆断”的内容,却完全不顾及语言产生和使用的目的。就好像认为“汽车怎么可能沿着道路行走呢?道路拐来拐去,但是汽车并没有能力自动符合交规”,却忘记了,汽车的驾驶员是有目的的会让汽车符合交规、开往终点的。

在作者的谈论中,他提及我们如何“客观地”谈论那些缺席的事物,强调正是通过一些简介的确证,通过最终将一些证据引导至在场的事物,来保证我们在讨论缺席的事物时,也能认定其与事物本身具有“同一性”。

3 不过,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依然认为他并没有直接将我所描述的“目的”或“使用”等维度明确地引入其思考之中。他的论述更像是以“发生学”的考察方式为主,在谈论到“缺席”和“构造”这种有些复杂,难以考察意识产生过程的现象时,才将“使用”的概念引入。有一点不彻底。当然也可能是这种流派的特色,在后面或许会显现出某种优势。

相关文章

  • 科学的科学——三视角符号学

    皮尔士根据他的现象学三元范畴理论(现象的性质范畴, 具体个体或事情发生范畴,规律或习惯范畴)建立了三视角符号学和由...

  • 先验范畴和范畴化

    苏格拉底认为,人天生具备理性;柏拉图认为,理念的世界是客观永恒的,现实的感官物质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康德试图调...

  • 33.函子范畴

    将两范畴之间的函子视为对象,函子间的自然变换视为箭头就可以构成函子范畴,这样的范畴是范畴上的范畴,往往称为纯粹的范...

  • 6.范畴的例子-2

    给定一个范畴,经常使用的构造新范畴的手段是范畴中的图。 a.固定范畴C中的一个对象I,对于I上的箭头可以定义新范畴...

  • 万物生光辉

    【石丰画语】信仰之跃,在自由范畴,在万物生光辉范畴。信仰的智慧、敬畏和光芒照耀,及人作为神性和撒旦争夺的对象和产物...

  • 范畴

    今日话题:最近我们的城市遇到了极大的洪灾。灾后自救。有解放军还有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大家怎么看志愿者? 微笑:作为志...

  • 范畴

    可控领域就是指有一些你能直接控制与影响的事物,不过有一些你无法影响的事物,譬如一个陌生人砸坏了你的车,这件事与你有...

  • 范畴

    谈起这个话题,有时候也非常的沉重。因为说这个自己先要有范畴,说的时候,如果没有太多的范畴,那有可能也不能令太多的人...

  • 32.自然变换

    自然变换将定义在两个范畴间的一个函子变为另一个函子,因为函子本身是将一个范畴中的对象和箭头映到另一个范畴中的对象和...

  • 401 范畴与范畴化

    蓝色:幻境结束 红色:见识世界 Henri Tajfel书籍 Social identifications: A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现象学导论》8-3:范畴意向和范畴对象之“范畴对象实在性”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kw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