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保险应该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
一提到保险,每个人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表情,有的点头称赞,有的不屑一顾,有的嗤之以鼻,但无论如何,保险却已经在我们生活中发生着很大的保障作用。
电影《我不是药神》是来源于真实生活而又升华后的艺术体现,其中对于保险的作用体现的是淋漓尽致。所以,一定要有保险,但不要觉得有了社会保险一切就OK了。

社会保险只是基本保障。
提到社会保险就是我们熟知的五险一金中的“五险”。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这5种。有的时候我们知道的也就仅限于这5个概念而已。
其中我们最关心的医疗,所能报销的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基础药。对于一些进口药、特效药、副作用小的药是没有纳入到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的。这就是社会保险保障的基础,但基础却是远远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的。这个时候对自己配置一些商业保险就提上日程。
商业保险是有效补充。
随着我们社会进步,现在我们对于商业保险的认知,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以我为例,感觉变化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保险理念认知的提高,认识到需要配置保险。二是是家庭收入的提高,有能力买适合的保险。
另外,购买保险的场景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买保险买的是人情险,家里七大姑八大姨干保险业代,多次登门拜访后,东家长西家短的叨叨一顿后,碍于情面就买了,买的啥自己并没有深入研究过。而现在买保险则更注重保险销售员的专业性,我的朋友圈中至少有4个不同保险公司的保险销售,对于他们推荐的保险,我有了一些纵横对比,但更多的则倾向于了个人的专业知识体现。
虽然对于商业保险意识层面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对于如何合理配置,自己还很业余,特别是以下两点。
(1)重疾险和医疗险不是一回事
我曾经一度的感觉,不,不是曾经,包括现在还这样以为,这两个险种都是与疾病相关,应该大差不差就是那么一回事。其实,这就犯了疏忽大意的过失,过失在于专业知识不足,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两种是截然不同的险种。
医疗险是报销型的,花多少报多少。
重疾险只保重疾,合同中约定的重疾,一旦确诊且符合理赔条件,直接赔付。
(2)配置保险需要做财务分析。
生活中自己买保险过多的是听朋友介绍宣传这个比较好,那个很不错,就随大流的买了,对于该保险是否真正的适合自己,关注的好像不是很多。
另外,对于配置保险需做财务分析,这一步可能就以一个略字替代。当然,保险销售也不好意思问的很明白,一切都是按照预估来进行,最关键是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出需求,一切都随着零割肉不疼的感觉,就一股脑的买了。
钱难赚,保险别乱买,以上的这些误区,我学习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