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笔继续写三国时代那些人,那些事,可思路怎么都绕不开《三国演义》,三国时期有关人物的史书很多,有《三国志》、《后汉书》、《后汉记》、《汉末英雄记》,有当代人写的,也有晋朝人写的,比起小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来,都不知道早了多少年。
什么样的史料最真实?当然是当事人写的,当事人留下的文字,虽然也不免有所改动,但大体事情不差;接着是当事人的见证者,以旁观者的角度看事情的发生,虽然想法可能与当事人不一样,但事情的曲直总不会有太大的错误;接着是后人根据手头史料写的,比如陈寿的《三国志》,写不说不同资料立场不同,思想不同,很多事件都记录的不一样,不过还好,如果史料很多的话,可以在里面去伪存真;然后便是N年以后后人杜撰的小说了,小说本身就是虚构的,只是建立在一个背景之上,比如《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本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应该是因为《三国志》太简略,出的一本翻译版,可写着写着就不对头了,于是变成了一个完整故事,而它的知名度也是最大的,让全中国很大一部分人爱上爱国,《三国演义》的贡献是最大的。
这么说来,史料的真实性还重要么?当然重要,不同的作品反应的东西不一样,有些是适合大众的,有些是适合研究的。就像现在网上恶传的戏子家事天下知一样,因为适合大众啊,那些研究性的新闻又有多少人愿意读,那些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又有多少传播效应?当然我拿这个来打比方也并不合适,甚至是侮辱文学巨著《三国演义》,但话糙理不糙,其道理是差不多的。
那么,作为一个一般读者,想看到的自然是完整故事的,内容精彩的《三国演义》啦。
至于史实到底如何,即便史书也反应不了什么,谁知道有多少地方被篡改呢?但真相永远是真相,任凭后人怎么摸黑,也改变不了当时的史实,对于当事人来说,问心无愧还是心存愧疚,不是简单的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可以定性的,有些人即便流芳百世,若在当世确实做了太多亏心事,就算改变了一切史书,对于当事人来说,那夜夜造访的魔鬼会借着恶梦纠缠他这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