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从小学进初中,上的是海淀区一所重点中学,虽然比不上人大附中那么霸气,但是在海淀区也是前几名的学校。当然,海淀的好学校,在北京市基本上也是好学校。
和人大附中没什么园子的校园相比,我自然更喜欢儿子学校的花园式的校园,它紧挨着的是一座皇家园林,事实上就是“切”了皇家园林不小的一角。因为历史的原因,这所中学成了公园地盘上唯一一个园外单位。
记得第一次带儿子进入校园,儿子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校园的林荫大道上跑来跑去,他不停地感叹:在公园里上学实在是太爽了。
与学校一路之隔的正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而学校一侧百米距离的地方,就是鼎鼎大名的清华大学。这学校的地理位置简直了!
因为学校的校园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也造就了这所学校孩子们更加自由活泼的性格。
一进学校和其他中学一样,根据入学考试就分班。学过奥数的孩子很多就进了前面的尖子班。儿子从小学乐器,周末练琴,就没给他报过奥数班,(现在想来有点后悔),这样摸底考试奥数题肯定是做不出来,所以就被编进普通班。不知是因为成绩,还是偶然的原因,儿子这个班里汇集了具有各种特长的孩子。包括各种乐器、田径、棒球、排球等等应有尽有。很多都参加了学校的乐团,田径队,球队。儿子也进的是学校交响乐团。这些正直青春期的活泼孩子汇在一起,课堂气氛可想而知。那个噪音,授课老师根本压不住,连班主任也震不住,老师和班主任一连换了好几茬,都是带不下去。
儿子也是班里的“活泼”分子之一,而他自己却从不觉得。记得有一段时间,班主任老师让他当班上的纪律委员,可以协助老师管理课堂纪律,还可以把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名字拿小本子记下来。我琢磨着,是因为儿子的“表现”,让班主任想出让他当干部的招来,好先管好自己。
记得有一次儿子的一个作业本落在家里了,在传达室打电话,让我给他送过去。我怕耽误他用,所以从单位跑回家给他把本子送过去。真好赶上他们上数学课,我从门上一个小窗看进去,里面同学们的讲话声音简直就像一个茶馆,老师在台上讲课。下面的同学交头接耳,叽里哇啦。这时儿子似乎猛然意识到自己是纪律委员,有责任管好班级纪律,于是站起身,对着全班同学大声喊道:肃静,肃静!说完就坐下,教室里只安静了一小会儿。又继续刚刚的噪音了,连喊“肃静”那位同学,也很快和旁边同学“打成一片”了。
那天回家,我主动和孩子聊天,说这个班级的纪律这么差,这么吵,你的学习会受影响,要不要找学校换一个班级?儿子一听就急了,我喜欢我们班,那么多同学能呆,凭什么我就不能呆了。于是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我必须承认,这个班的各路人才济济,只是学习成绩上不是最好,我努力的说服我自己,就让这些有才华的孩子们在一起碰撞吧。毕业的时候同学们在一起感情很深,他们甚至给叫自己的班级是“永恒的*班”。现在毕业这么多年了,他们的关系都很好。也出了很多各类的人才。
青春期少年的相互交往,也是人生的成长课堂。后来我和儿子说,既然你自己选择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你如果考不上好高中,我也不会为你花一分钱赞助费去上好高中。那年中考前的几个月,儿子放下游戏,每天放学关起门来自己用功,后来顺利通过中考,没有让我费心,就继续留在这所好学校的高中。
还有一件事。
在初中的时候,最后又换了一个班主任。教物理的青年男老师。有一次开家长会,老师找我谈话,说每天中午吃完饭,别的同学要么午睡要么就在教室里写作业,而我的儿子每天中午都和几个同学一起,在外面溜达,有时候跑到旁边的公园里去散步,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老师说“我一看他脸上乐呵呵的样子,我就捉急”。我听完也没有说出什么,只是谢谢老师的关心和要求。其实我内心挺平和的,学生乐呵呵的有什么不好吗?非得要整天愁眉苦脸吗?似乎每天皱着眉毛才是认真学习,才能让老师放心。我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但是并没有对孩子有更多的要求。我希望中午那半个小时能让孩子的身心更健康。
儿子在这样的好的校园环境下,自然的成长,身心健康。这个已经是我最大的安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