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120......观察之什么是强迫症

0120......观察之什么是强迫症

作者: zhengyunshen | 来源:发表于2018-01-20 19:51 被阅读0次

昨天看到一个小测试,测试内容是听几段乐曲,根据给出的题目选择,选项包括音乐的情绪、场景、行为等等,最后得到的结果如下图。

测试结果

图片上写着要“珍爱生命,远离手机”,不过这句话跟测试应该没有关系,让我惊讶的是偏向“强迫症”一项这么多。当然,网络测试,看看就行,也不要太在意。

今天,在朋友圈里发说,前两天欠下两篇文章,外加今天的,有3000字要写,配了一张小孩子夸张的抄作业的表情图。有朋友留言说“强迫症犯了“。我马上联想到昨天的测试,为啥又是“强迫症”?

突然觉得普通人们,对“强迫症”的混用,有种扩大化的、混淆的倾向。这就带来另一个有趣问题,对一个症状的大众化理解,是否会导致大众对这个症状的真实性的认知,以及对症状人群的关注。

也就是说,人们经常把“强迫倾向“、”强迫症“、”强迫型人格障碍“三种有所不同的表现混在一起。

以上三种的区分,很关键的一点,是当事人是否心理有不舒服、痛苦的感觉。

强迫倾向

所以,“强迫倾向”其实是正常的表现。大众语言中所说的“强迫症”,类似这种“强迫倾向”,当你去做,并且得到结果的时候,你会得到愉悦,即便你不去做,实际上也不会发生什么。

这里面的“强迫倾向”,实际上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追求完美,对于不完美事物的敏感,带来纠正的行为。

比如看到一段话里,括号没有成对,可能会用笔给它补上,或者看到一幅画挂歪斜了,随手给它摆正。这些你即便不去做,对你的心理、行为、情绪等,都不会发生坏的影像。这多是术语“强迫倾向”,无伤大雅,反而会有利于工作、生活等等。

这种倾向,实际上可以用“格式塔心理学”中提到的大脑追求”完美“有关。

日常各种文本里看到的”强迫症“,通常多是指上面这些情况,在其用语里,多少有些”正面“的,或者暗地里有自我赞许的成分在。

另一种是行为的重复,经常性的做某些行为,但这些行为其实没有给心理带来负担,这种最多是“强迫倾向”。比如很多人的“洁癖”,对于心理来说觉得很正常,没有任何心理上的不适。但是对于“强迫症”的洁癖来说,这里面有痛恨但又不得不做、强迫去做的情形。

强迫型人格障碍

比无伤大雅的“强迫倾向”,稍微加重一些的是“强迫型人格障碍”,这个会影响到生活、工作,特别是工作中,“工作狂”里有不少是这个。但从个人心理来说,痛苦或者伤害几乎没有,也可以说,这是过于追求完美的后果。

专业的“诊断”标准是,满足下面八种“症状”的四种以上就有。

1、费心于规则、次序、不重要的细节,企图维持掌控一切的感觉,反失去活动的重点。
2、追求绝对完美,甚至使工作计划永远无法完成。
3、过度投身于工作事业,因而放弃休闲活动与友谊。
4、对道德、伦理或价值观的事物,表现得过份诚实(overconscientious)、无弹性。
5、不愿抛弃旧物,即使已毫无感情价值。
6、拒绝将任务授权或与他人共事。
7、认为必须尽量节俭为将来可能的灾难准备 。
8、有处世僵化而顽固的特征。

(Via 网络)

自己对照这上面看了下,有些部分有点像,但还没有到表述中的成都,说起来,有点让自己汗颜了,”工作狂“都称补上。

比如我会强调“规则”、“次序”等,但不会费心“不重要的细节”;第二点对我来说不可能发生;第三点嘛,也没有,虽然每天工作时间多达11小时左右,但其余时间都是个人时间(说起来也不是休闲?);第五点倒是有些,不过说起来可能是有些懒,真要整理的话,还是会丢弃一些旧物,留下重要的。

从上面来说,“强迫型人格障碍”,一点都算不上精神问题,甚至不应该用”人格障碍“这个词。不过话说回来,有”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往往和其他人显得”格格不入“,经常性的冲突,常常导致当事人会有焦虑,带来困扰。或许是因为这种困扰经常发生,才用“人格障碍”这个词?

人们经常说的“处女座”人格,多是这种“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某些症状而已。

强迫症

终于说到强迫症了。

很多人经常会锁上门后,要多看几次确认,甚至走出几步之外,非要回来查看。这个症状算不上强迫症。前面提到了,强迫症的重要特点是心理上的负担、痛苦,会有”反强迫的意识“,但又控制不了自己的”强迫行为“,在强迫、反强迫的反复中煎熬。

这点上有点和失眠人的遭遇类似,失眠的人想睡但是睡不着,也是在自我意识与行为的冲突间痛苦。

构成强迫症,需要有“强迫型思想”和“强迫型行为”。

其中,强迫型思想的具体表现是:

1. 在该障碍的某些时间段内,感受到反复的、持续的、侵入性的和不必要的想法、冲动或意向,大多数个体会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
2. 个体试图忽略或压抑此类想法、冲动或意向,或用其他一些想法或行为来中和它们。
Via 互动百科

强迫型行为的定义表现是:

1、重复性的行为或心理活动(如祈祷、计数、默念字句)。患者感受到这些行为基于强迫型思维。
2、这些行为或心智活动是为了减少某些事物造成的痛苦,但这些事物跟行为之间,没什么关联。

Via 互动百科

人为什么会得强迫症”一文,讲诉了一个病例:

亚当本人的强迫症是从19岁开始的。1990年的某个秋夜,亚当与一个美丽的女孩约会。当天他们并未发生关系,但为了向朋友吹嘘,亚当撒了谎,并称他没有使用避孕套。“你可能会得艾滋!”朋友说。

这个想法就此在亚当脑海里种了下来,挥之不去。旧牙刷、垃圾桶里沾了血迹的纸巾、朋友手上的创可贴……他开始觉得,看到的一切都和艾滋有关。他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检查和确证自己没有感染艾滋病毒的可能。如今,强迫症已陪伴了他二十多年。他的每一天都在恐惧与焦虑中度过。他会仔细检查自己接触到的一切东西,隔三岔五去验血,不敢去公共游泳池。强迫症极大地占据了他的精力和注意力,让他疲累不堪。

但亚当很好地藏起了自己的焦虑和恐惧,一瞒就是二十年——“艾滋病”总让人觉得与性相关,他难以启齿。尽管作为科学记者,他知道这想法是非理性的。

目前,对于精神病学上的“强迫症”,还未找到身体上的病因,或者说对于强迫症的形成,未有定论。

普遍认为,它可能是“身体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多种原因共同促成。

自我观察

好了,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测试的结果上,我是不是有“强迫症”呢?从前面的描述中来看,比较贴近“强迫倾向”,但实际上,通常只是意识到有“不完美存在”,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去纠正,所以也不是特别准确。从这方面来说,测试应该把“症”这个字,改为“倾向”比较合适。

那我朋友说的,我一定要让自己完成或者补上前两天漏下的2000个字,算不上“强迫症”呢?

精神病学上的“强迫症”肯定不是。那是不是术语“强迫型人格障碍”导致的行为?算“处世僵化”吗?还是“费心规则”?看起来都不像。

或许算是“强迫倾向”的延伸,假设有一张可视化的年历,上面有一年中的每个日子,根据计划,我是需要在每个日子里填上要做的事情,包括每天1000字。前两天因为自己不可控的因素没有填写,心里上,日历的这两天就空缺,带来“不完美”、“不完整”的体验,所以“强迫倾向”犯了,非要给补上。

如果这么解释的化,也算合理。

另外,从规则执行上的“完整性”要求,似乎也能得到解释,因为自己不可控的因素,导致规则的执行被破坏,于是需要弥补。不做弥补的化,心里会觉得遗憾。

当然,也仅仅是遗憾而已。

所以,“自律”是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成是对人生可视化上的“完美/完整”的强迫倾向导致吗?

相关文章

  • 0120......观察之什么是强迫症

    昨天看到一个小测试,测试内容是听几段乐曲,根据给出的题目选择,选项包括音乐的情绪、场景、行为等等,最后得到的结果如...

  • 我好像有强迫症?

    什么是强迫症?最近我怀疑自己有强迫症,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是强迫症。在做事情方面,我感觉有很明显的强迫症,如今日事今日...

  • 什么是强迫症?

    很多人都说自己“强迫”,比如反复锁门,反复洗手,走路一定要踩格子线,或者一定不踩格子线。 那究竟什么是“强迫症”呢...

  • 什么是强迫症

    把自己放进条条框框,规规整整的,习惯遵从自己世界里的法则,这大概就是强迫症吧。

  •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指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的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患者...

  • 什么是强迫症

    吃完午饭,啃着瓜子,悠闲地泡着菊普,乐滋滋的看着韩剧“海岸村恰恰恰”,这时,眼前瓜子和瓜子嗑一下子变多了,...

  • 什么是强迫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有强迫症”已经变成了我们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自嘲和调侃,很多人也都会默认强迫症是一种很清新...

  • 得了强迫症怎么办?

    一、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英文名称: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OCD)属于...

  • 什么是观察?什么是评判?

    什么是观察?什么是评判?以下这首诗有很好的诠释。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 强迫症的特点

    强迫症的特点(一)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最经典的神经症之一,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120......观察之什么是强迫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vt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