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一家长陪孩子做作业气到住院的新闻火了,相信这只是个例,但是在家长陪同孩子做作业气的发飙的不在少数,只要家中有一年级以上孩子的家长或多或少经历了因为孩子的作业而发火的经历。
自己也经历过因为孩子写字姿势错误而着急上火的事情,现在回想那件事还历历在目。
平时是爸爸辅导孩子的作业,那天下班比较早,于是我便承担起这个工作,当我看到孩子的拿笔姿势是错误的时候,我忍不住想去纠正她,于是那一晚,大部分时间花在了纠正写字姿势上,只要她拿笔错了,我便提醒她注意握笔姿势,也许是我提醒的多了,也许是写字时间长了,她有些不耐烦了,有一次,我让她重新调整姿势再写时,她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来写,而且越写姿势越不对。
我终于忍不住了,愤怒的站起来,握起她的笔,纠正她的姿势,并对她说“让你重新握笔,你还偏不听了”。
可想而知,那时的思思是多么不开心,事后自我反思时,自责当时多么不应该那样对她。
自那以后,我不断的告诉自己要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也不断的学习、看育儿书籍。
可是,那几天仿佛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晚上陪孩子做作业时,总是不够心平气和,虽然没有达到对孩子哄叫的程度,但是明显感觉没有足够的耐心,语气也不是很平静。
但是经过一晚的睡眠,第二天醒来,对于昨天陪写作业的状态非常不满意,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更耐心一些,为什么要说一两句使思思伤心的话?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从中走出来,我不断的自我调节,看情绪有关以及正面管教的书籍,直到有一天我在正面管教书上读到:
“当我们之所以对孩子失去耐心或者采取惩罚措施的时候,其实是我们不明白,在我们大人看来,闹心的行为其实是在寻求帮助而不是挑衅。
他们的潜台词或者内在归属感是寻求大人的关注与爱。”
我似乎找到了问题的根本,感觉我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于是我决定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以后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闹心的事,都理解她,并更加关注她,询问她真实的内心感受。将孩子的行为看成是寻求爱的表达。
2.当感知自己的情绪不佳时,先自我调节,或者离开现场一会,待自己情绪好一些时再与孩子接触。
3.在孩子的写桌旁贴上“静待花开”或者“孩子慢慢来”字样,以提醒自己。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