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货代的在朋友圈发信息,说是要招聘外贸业务员,但至于是替别的公司发广告还是自己公司招聘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货代是和某平台合作都货代,一般而言,和平台合作的货代公司因为有第三方的监督,所以供应商就会感觉很靠谱,即使价格贵一点也会接受。
但是当看到自认为的很靠谱的货代公司在招聘外贸业务员时,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力感。假如这个货代是在给自己公司招聘外贸业务员,那是不是说明自己以前用过他们定船走货的客户的资料他们会归为自己用,结果就是供应商自己花了钱,而且还把自己客户卖给了货代公司。然后货代公司直接跟客户谈合作。
想到这里,做为中间商的贸易公司真的是被对方虎视眈眈。第一,自己上平台引流来的客户平台会有份记录,然后平台集齐分类买给自己的同行。第二,自己走货要联系货代,然后货代公司自己开了个贸易公司,然后用贸易公司的手续直接找客户恰谈(不提供客户信息,不能做单据)。第三,跟工厂订货,如果稍不注意就会透露客户信息,然后工厂或者客户直接跨越中间商接触成交。
我们经常说道亦有道,商有商道,当整个环境都好的时候,大家都会守着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勤奋的耕耘,互帮互助,工厂,中间商,平台,货代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因为自己的业务足够养活自己。
但是,当整个行业环境都不好的时候,大家想的就是看能不能从对方那捞点好处,如何让自己不挨饿不倒闭并且生存下去。于是开始了相互的争夺和让自己手里的资源最大化。平台卖数据,工厂敲客户,中间商拓展新品相互抢资源,货代开始利用资源自己谈客户,至于客户跟谁合作,那就看你们的谈判能力有多少了。
所以如何判断一个公司或者一个门面经营的好不好,就可以通过这个公司的经营范围看出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卖饮料的门店常年只卖饮料而不卖其他的东西的时候,那就证明这个饮料的利润足以维持这家的收入而且还戳戳有余。
但是当你发现这个卖饮料的开始卖一些烤肠,然后又开始卖菜,卖衣服,种类越来越多,而自己店内的员工没有增加,那么很可能说明这个卖饮料的店面已经出现了金融危机。他需要不断的增加新品来吸引人的购买欲和维持生计。
就像那个货代发信息招聘外贸业务员一样,如果是他们自己招聘,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他们货代本身的业绩并不怎么样,所以才需要招聘外贸业务员,然后用手里下级供应商的客户信息自己谈。
然而,这个消息一发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以前经常从这家货代公司定船的供货商大概都不会再跟他们合作。因为彼此已经形成了竞争关系。
也有可能是这个货代在帮助其他的外贸公司招聘外贸业务员,觉得自己这里下游公司信息多,然后认识的业务员也多,从中搭个桥,牵个线,做个好人。
但是这种好人还是别这么明目张胆做比较好,本来自己就处在一个敏感的位置,做为一个货代的指责就是帮助合适的供应商选择合适的航线。万一遇到像我这么多心的人,就会认为这个货代很不靠谱,这个货代的公司也很不靠谱。
有些忙可以帮,有些忙是越帮越忙,还有些忙是不仅没帮上忙还惹了一身骚。最后有理也说不清。
所以,无论这个货代是出于什么目的发了这么一条信息,都是不恰当的举动,我们其实也没有必要八卦问人家为什么发,给谁招聘的,大不了换一家货代继续合作就行了。因为怀疑的种子一旦被埋下,很难拔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