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怎样活着

作者: 陌上都护 | 来源:发表于2018-10-21 21:37 被阅读0次

    你还是像以前一样,总是能够侃侃而谈,对有些事却闭口不谈。

                                                                                                             ----但丁密码

            好友金哥终于辞职了,他供职于某行政单位,朝九晚五,旱涝保收,是很多人羡慕的职业,有几次聚餐闲聊,他偶尔会谈到当下年轻人的浮躁,说起生活的无趣。他问我,“你知道为什么年轻人浮躁吗,这不是贬义词,我只是想说明一种现象,并从这种现象里窥探内在原因,来直面千疮百孔,鲜血淋漓的内心。多数人之所以不谈论这些,美其名曰‘空谈误国’,还不是因为逃避而不去谈论。他们的浮躁来源于从未想过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没有目标,没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甚至连‘空谈’的勇气都没有。能自我安慰的就是经常挂在嘴边的貌似富有哲理的话‘不念过往,不惧将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人们不都喊着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吗?!怎能又这么乖乖地听从命运的安排了?什么狗屁最好的安排,说直接一些,还不是‘混’。”

            这番话倒也敲醒了我。观察周围人的生活尤其是50岁左右的“老年人”,刚退休,其实还相对年轻,本应该趁着这段时间尽情享受自由时光,而他们却在干什么呢?每天早晚接送孙子上下学,这样还好,有事可做,如果连接送小孩上学这样的权利也被子女剥夺之后,他们就真的无事可做了。下楼梯步履蹒跚,扔个垃圾缓缓慢慢,不敢太快把事情干完,生怕剩余太多时间无处打发,所以尽可能放慢动作,老得也更快。逛个菜市场为一毛两毛钱争个面红耳赤,在公交车高峰期因让座闹得轩然大波。因为没有业务爱好,没有为之执著坚守的兴趣,没有面对生活的态度和观点,一辈子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以致老来不知所致,难免孤独,于是不惜暴露丑态于大庭广众之下以博取众人的关注求得存在感。自己不满意,还令别人生厌。可他们才50岁啊,就这样等待衰老。

            为什么会这样可怜地等待衰老?那要问问他们年轻时在干什么。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骨子里的天性决定的,但不排除后天努力的改变,可惜的是多数人连改变的勇气或想法也没有,甚至从没意识到需要改变。每每说到人生观、价值观,就会觉得大而空,其实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每个人生而为人必须面对、为之奋斗的东西,怎能说是大而空呢。《自由在高处》这本书的扉页插图是一尊雕塑,一个肌肉隆起的人正用凿子雕琢自己,插图下面配有易卜生的一句话“你一生最大的责任就是把自己雕铸成器。”这个“成器”,并不是说一定要有多大出息、取得多大成就,而是要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分辨善恶,种植良知,有所坚持,并为之奋斗终身。简单说就是“活明白”。如能这样,何谈迷茫,哪来浑浑噩噩。

            那到底要形成什么样的人生观,又要通过什么途径去实现呢?这个话题的讨论也从未休止过,从苏格拉底到孔子,从诸子百家到心灵鸡汤,各有高见,令人不知所从。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这和王阳明的心学有相似之处,就是要以“我”为中心,这个世界存在的意义是建立在“我“的基础上的,我来思考、认知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才有意义。比如王阳明说,我看见了深谷里开的花,这朵花才存在,我没看见它,这朵花开与不开、美与不美又有什么关系呢。至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当然无可置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般都是废话。后来读纪德,虽然他自我矛盾,但仍有可取之处,“我感知,故我在。”他强调要勇于实践,去体验生活的种种,从感知中了解世界和自己。这个比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更具借鉴意义。

            感知更能体现一个人做为人的主体存在感,更容易达成一种直观感受。大上海的繁华绚丽,塔克拉玛干的荒芜空旷,色达的圣神,布达拉的令人仰止等,都需经过感知才能达到认知。感知一朵花的生长意境,一朵云的变幻多姿,一只鸟的俯仰,一片雪的飞舞。感知女子的温柔、男性的阳刚,感知小人猥琐,英雄剑客。感知人世冷暖,风花雪月,感知车水马龙霓虹闪烁。感知冰冷和温暖,炽热和淡漠,感知爱恨情仇冰刀雪剑。总之,一切感知的前提都是以“我”这个存在为基础的,并在感知过程中有所感悟,逐渐形成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观点。这些感知,“秀才不出门”,“坐地日行八万里”,伏案读书等是不够的,是体会不到的,要走进它,触摸它,从而感知它,了解他。

            如果能以这个作为人生观的基础,哪怕在感知中变得遍体鳞伤、面目全非,心灵也不会苍白如纸,它会烙下经历的图案,而这,不正是活着的意义吗。如果能感知愿意感知的一切,自主地挥舞铁锤和凿子雕铸自己,而不是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地等待时光的强迫磨损,那就不会有太多遗憾和懊悔,也不会在未老的年龄显示出颓衰的模样。英超斯托克城后卫格伦·约翰逊后背的文身:每个人都会死去,但不是每个人都活过。

            金哥可能是想活一次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到底该怎样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yi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