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体育何能何以能

体育何能何以能

作者: 耕耘三尺有天地 | 来源:发表于2018-09-22 22:21 被阅读3次

    对学生体能提出明确要求,让人想到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他对门徒身高、体重、身体曲线和比例等要求极严。

    英文有句话叫“Treat  your  body  like  a  temple”,意思是,“把你的身体看作一个教堂”。由此可见身体的重要性。身体为灵魂提供适宜的“居所”,如果高贵的灵魂恰好栖居在优美的身体上,将尽显造物之妙。对身体的强调,蕴含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看法和对“完美的人”的追求。

    人类自古追求成为“完美的人”。我国古代教育“六艺”,就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古希腊人的最高理想是成为既有健美体魄,又有文化修养和高尚精神的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曾在奥运会上一展身手。

    近一个多世纪前,有志之士在“东亚病夫”阴影中提出“强国必先强种”的救国理想。维新人士严复提出,大凡国民素质,主要表现有三:“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性仁义之强。”

    身体的感觉是学生的第一生活,学习是在此基础上的第二生活。身体恰恰是教育中一直被忽略的因素,改变对知识教育的过度强调,尊重身体,让学生享受身心一元的生活,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体育,充分体现并承载着育人这一教育的根本属性。

    体育的意涵即通过身体运动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体育教会学生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体质、锻炼意志,体育课的效果直接反映着学生的生命样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是适应学生生命成长特性的关怀和必需。

    体育是一种“热血运动”“超常体验”“即时评价”及“规则要求”的特质教育。这种特殊性使学生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勇于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建立自信,重视团结合作,遵守规则,提高自律能力等,使学生学习过程更生动、更活泼,在心理体验上更深刻、更持久,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个性发展产生更大的价值。

    体育具有集体性,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化核心是把学生融入到群体中,再融入到社会,离开集体就不可能适应社会;集体的共同的活动、共同的目标、士气、领导核心、职责分担、规则等六大要素,与体育运动的特质高度契合,其他学科难以企及;体育作为一种运动,具有社会情境的综合特质,把学生融入其中可以真实体验人际关系、团结合作、行为判断、公平竞争等社会性发展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学到社会其他领域中的规则,认识到社会上各种竞争活动的社会意义。

    然而,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应试教育步步紧逼,学生减负越减越负,体育只能在“文件”里很重要。

    体质受遗传性和获得性等诸多因素影响,但锻炼不足是学生体质差的最主要原因。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大学,体育锻炼从来就不是学校的教育重点,也不是学生和家长关注的重心。越来越少的运动时间和不正常的作息饮食,使得许多学生无法完成诸如长跑、站军姿之类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活动项目。

    体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增强体质的问题,真正落实在促进身体素质提高、形态机能优化等与学生一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体质健康培养上,落实在“每天锻炼一小时”上。

    所谓健康第一,不仅要磨练体力、耐力、爆发力等体质指标,也要培育热爱生活、阳光向上的心理状态。体育,既是认识世界的工具,更是情感发育、道德养成、人格完善的载体,是立德成人的题中之义。

    体育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内容,更是教育本身。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健康、成人是学校体育的根本。(18.9.22《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体育何能何以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zx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