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会出现很多的偏差。就好比你身边的同学,未来在职场上混的最好的,不,不一定是你儿时学习最好的同学。老师的评价往往有很多的主观性,出现偏差的几率是很大的。
而且诸葛亮跟庞统压根就不是一个类型的文官,庞统更像是曹操阵营中的郭家荀优这一种出谋划策的军事参谋,诸葛亮则是像荀彧那样管理全国内政的相国之才,一个偏军事,一个偏内政,这俩压根就没办法比较。就后来的功绩跟对后世的影响来说,诸葛亮完全碾压了庞统,陈寿的三国志也把诸葛亮单独列了一个传记,而庞统则跟法政同列。明显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功绩跟名气也远胜于庞统。这种评价也跟庞统过早的去世有莫大的关系。毕竟庞统去世的时候,刘备刘皇叔才刚刚开始发气,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他这个时期就好比马云刚刚建立了阿里巴巴后几年,公司一直没有起色,忽然拿到了一笔天使投资,这个时候全公司人都看看到了希望。
而庞统就好比在这个时间段辞职的元老级别的员工,公司还没有做大,肯定是没有你那么多的发挥空间,但是这个庞统对刘备集团的贡献也是不小的,尤其是取邑州这件事,庞统是核心策划人,当时的刘备对取邑州这件事并没有多大的信心。当时的刘备仅占了荆州五郡之力,总兵马也不过就 4 万多人,而一周的刘璋可是有精兵 10 万的。刘备取一周这件事,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实力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刘备过不了自己心里那一关。庞总劝刘备取一周的时候,刘备是怎么说的?操,以及无以宽,操以暴,无以人,操以鬼,无以忠,为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于天下者,无所不取也。意思就是我做事都跟曹操相反,他才冒我宽容他奸诈我忠心,我今天为了取一周而失信于天下,我的仁义之名不就全没了吗?这个时候庞统是怎么说的?逆取顺手,报之以意,示定之后,封以大国,合富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而大概意思就是,遵病弱小,讨伐昏庸之辈,本来就是古人最遵循的道义。
主公,你今天不娶一周,曹操早晚也会娶的。这一番话可以说直击刘备的痛点,从这时刘备才下定决心去娶一周。所以说娶一周的真正的始作俑者正是庞统本人。刘备在政史中是很少好哭的,有正文记载的刘备一共哭过 6 次,跟田玉离别时哭过,祭拜刘表时哭过,刘峰死的时候他哭过,因为自己人到中年一事无成也哭过。剩下的两次就是哭法证跟庞德了,关羽、张飞死的时候,刘备都不曾落泪,你就可想而知这二人在刘备的心中是多么的重要,这也跟刘备阵营的人才构成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刘备的麾下不缺能打的武将,关羽、张飞都是万人敌,马,超、黄忠也是当事名将,赵赵云、魏炎也是大将之才,所以刘备所缺的正是像庞统、法政这样能够出谋划策的军事谋臣。有人说了诸葛亮不是谋士吗?诸葛亮还真的不能算谋士,前面的视频我也讲过,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翻阅我之前的视频。可惜这两位天才般的谋士都英年早逝,可能这就是命数注定,大汉难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