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小学一线代课的缘故,经常会接触一些淘气的孩子,众所周知,学校是群体性教育,必须保证集体的纪律,好的纪律是学习的前提---温柔而坚定,严格且宽容。通常情况下,我在摸清楚这些淘气孩子的脾性后,就会针对性的制订一些规则以框住他们的任性。但是,往往在看到孩子们因为学校的规则变得少年老成或者常常无精打采的样子,又莫名的觉得对他们太苛刻了,有些于心不忍。所以常常会建议这些淘气孩子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态度不要太急躁,多一些耐心,慢慢的培养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样就可以巩固在学校养成的习惯,让他们的行为真正得到改善。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今天是家访日,邀请了一位调皮孩子的妈妈。我们寒暄过后,很快就聊到孩子的问题。这位妈妈抱怨:上次听我的建议后,她确实反思了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因为她自己性格急躁,所以,对待孩子经常会大吼大叫,甚至着急还会动手教训孩子。但是孩子似乎已经习惯了妈妈的这种暴风雨似的管理,每次犯错,都会以妈妈发脾气为底线,直到看到妈妈发火,她的行为才略有收敛。后来,她听从我的意见,对孩子温柔以待,刚开始,孩子有感于妈妈的变化,确实安分了两天,但是短暂的和风细雨过后,孩子躁动的心又开始不安分起来,他在不断试探妈妈的耐心,如果这位妈妈是真正发自内心决定改变的话,此时,妈妈应该坚持对孩子温柔而坚定的对待。但是,在孩子一再试探过后,这位妈妈终于按耐不住对孩子大发脾气,并且声讨他:“我对你已经一忍再忍,想让你发生改变,你却不识好歹,一再挑战我的底线。看来你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啊!”随着妈妈的嘶吼,一次装模作样的教育就这样草草收兵。她向我倒苦水,我也只能无奈的笑笑。
我其实觉得,作为妈妈不一定需要听取谁的建议,一切的建议都以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就可以。毕竟每个孩子身处的家庭环境不同,孩子从小到大接触最多的就是妈妈,他们早已习惯了妈妈的态度,对妈妈的脾性了如指掌,如果妈妈想要赢得孩子对自己的听话和尊重,那么,这位妈妈首先应该是一位负责任的智慧的妈妈。我们对待孩子,一切围绕为了孩子的成长需要而改变,需要将眼光放长远,不拘小节,例如想让孩子有责任心,那不是提醒孩子两句或者干脆批评他几句懒惰就能有效果的,而是让孩子把一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长期坚持做下去,无形中,孩子的责任感就得到了培养。做事情最怕的就是坚持和认真,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也要一以贯之,不能任由自己的性子来,今天心情好就对孩子宽松,明天心情差就严格要求孩子,那今后父母的脸色就成了孩子行为的风向标,这是很危险的一个习惯。 如果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只是在孩子面前装装样子,家长也并不能真的做到并坚持,那么孩子能很快戳穿家长的假面,并且还表现得洋洋得意, 这样反而还不如一贯的持之以恒的态度去对待孩子。温柔并不是不讲底线,严厉也不是非打即骂,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成长确实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命题,只有家长躬身入局,一切以孩子的成长为出发点才能大致把握成长的航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