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医疗系统日新月异,其效率随之增长,然而该行业依然存在许多弊病,譬如前段时间医疗暴雷、医疗器械巨额暴利,当然,我们平民百姓更关心切身利益,与医院最切身的便是医疗看病,有如下几点亟待改善:
1 排队时间太长,挂号、看病、检查、复查、拿药都需排长队,单次看门诊没几个小时不下来,弄不好耗上一整天,没病都累出病来;
2 因看病人数众多,医生对待病人如走马观花,往往等待数小时看病仅两三分钟,甚至不如宠物医院对待动物;
3 当我们治疗一些弄不清源头的疑难杂症时不知要跑多少趟医院,反复挂号排队辗转于多个科室;
4 大部分患者感受不到救死扶伤机构的人情味,缺乏人文关怀;
5 医疗价格无论怎么降对于普通人来说依然昂贵,许多诊疗设备与药物不在医保范围内,商业保险可报销的范围也有限。
由于当前医院科室细化,医生对来访病人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而疾病症状往往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人体所有器官互相协调为一整体,单看某一器官很可能片面。例如一个人头痛去医院,脑部拍片无任何症状,可能由于呼吸不畅缺氧所引起,然而挂呼吸科也查不出个所以然,可能是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呼吸不畅,于是接着挂神经科,一个症状要去医院折腾好几次挂好几个号打转,更甭提各种排队。此外还存在少数病例治疗过程相互克制,比如患者同时患有A、B两种疾病,治疗A过程会使B疾病加重,治疗B疾病使A疾病加重,A、B两科室医生只顾做自己科室内的“本分工作”。因此未来需开设一些针对症状的综合性科室,使患者不再辗转。
医疗以门诊为主,医生大多凭仪器检查结果与积累的经验来判断行医,因病人众多,病人们往往排几小时队见医生几分钟,专家号坐诊时间更少,可能一周仅一两个半天,问诊时间可能不到一分钟。医生看病多时间久极有可能产生出麻木不仁的心理,罕有记住每位病人病况程度的亲切医生,导致最懂我们疾病的人往往仍是我们自己(久病成医)。只要人口基数还在,病患没法减少,尽管当前推行分级诊疗,患者往往信不过小医院、社区医院、私立医院、互联网医院,担忧延误病情,小病拖成大病,遇上庸医指不定更糟,尤其疑难杂症患者只跑三甲医院,只要爆发一种流行病大医院即人山人海,因此亟待扩充全国大医院医疗队伍,并开展定制化私人医生。也许做不到像影视剧中亿万富豪私人医生那样一对一,至少私人医生会记住每位病人病况,反向随访关照病人,显得亲切,并提供出诊服务。
当患者口音难懂或表达不清时,坐诊医生很可能不耐烦继而缺乏沟通,易导致误诊,同时患者也对医院感到不满抱怨。三甲医院每天患者多,医生们时间紧迫,他们大多并非缺乏耐心,不讲究坐诊效率很可能加班都看不完,病人们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时常有少量病人耗费医生更多的时间,于是医生只有更快地看完其它病人来弥补这些多耗费的时间。当然,我们不能按学历资历文化程度之类来划分病人,对应不同坐诊医生,可在医生问诊前,由实习医生或护士提前沟通记录每位病人病况,轮到该病人看病时,坐诊医生能尽快获取到病况信息,缩短沟通病情的时间输出。
初次来医院或初次住院的患者,不知道看病或住院的整个流程,大部人人找导诊台咨询,有些人问亲朋好友,甚至网上搜索教程,大医院住院部一楼结算窗口旁往往张贴着住院流程,只要细心观察应能找到,这两种情况问题不大。首次做手术的病人,往往不知整个流程,提前多长时间进入?什么时候打麻药?手术总时间多久?病人多少为此忐忑不安,如果相关人员没时间给病人讲解整个过程,给病人播放一段该手术流程讲解视频,使病人对整个手术过程心中有数。
扩大医疗队伍的同时内部整顿淘汰,病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某医生挂号人数越来越少即可说明,要么该医生医疗技术不佳用药不准,要么Ta对患者缺乏耐心敷衍。
医院住院部病房,以三至六人共病房为主,楼道还常常加床位,中国人多,可谁没点隐私呢?为什么不适当扩充房间数,减少病房内患者数,给每位患者更多私人空间呢?邻国日韩人口密度更大,每位住院患者个人空间却是我国的几倍。住院部对外开放是为了方便住院陪护与亲朋好友随时探望,可无论什么人任何时间都能进入住院部给了小偷可乘之机,存在患者与陪护易被盗的安全隐患,来访者至少应登记探访病房号床位人名,并设法确认其行踪一致。
许多婴幼儿在医院有过疼痛经历(打针抽血),害怕去医院,医院备一些小娃娃作为陪伴(按压发出类似“别哭,勇敢,加油!”的声音),鼓励婴幼儿勇于配合医护人员检查治疗,为婴幼儿打针抽血的护士应像幼儿园老师一样多份耐心。
独自来医院的老年人,全程最好有志愿者陪护以免Ta看病中途发生意外,同时志愿者帮老人排队缩短看门诊时间,让他们能早些回家。
尽管有残疾人专属医院,但在大城市中还是太少,残疾人大多不方便在外远行,他们患病时图方便仍就近就医,各普通医院开设残疾人专用通道,协助他们就医时的不便之处。
对重病患者加入心理咨询干预,避免可以医治好的人群轻生主动放弃治疗(嫌治疗费用高或治疗过程痛苦),给他们本人、家属留下终身遗憾。
孤身一人(无家属无陪护)需做检查、手术签字问题。未来这样的患者会越来越多,不仅仅由于单身人群增多,丧偶无子、家属在外地甚至国外、孑然一身到陌生城市打工等,找医护人员签?他们肯定不敢承担这份责任,院内的其它病患及家属更不敢签,这类人群的签字问题亟待解决。
所有改善的目的,是使医院更亲民显人性。相信每个人包括医护人员都不愿看到医院作为冷冰冰的利益机构而存在,将给病人治病当生意来经营,让“一切为了病人”、“生命高于一切”的口号成为空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