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

作者: 书生已老 | 来源:发表于2024-03-23 05:37 被阅读0次

书是信,信也是书。在一个网络异常发达的时代,书信已经从人们的生活中隐退了。但隐退不是没有,它曾经存在过,辉煌过,自遥远的古代就走到今天。文人把书信写成名著,先例是很多的,譬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等。我们这代人,无数次使用过书信。也可以说,书信让我接触认识了这个社会,促进了自己的写作成长。余秋雨先生回忆,他之所以文章写得好,会成为一名作家,和少年时代给乡里的人写书信有关系。

村里有个老婆婆,女儿在外面工作,隔些日子,便会拄着拐杖,步子细碎,三寸金莲一前一后,来到我们家,要我给她写信。很多时候是,我从学校里回来,吃着晚餐。老人来了,我请她一起就餐,她婉拒着说:“我是闲人,吃掉了,李老师,你饿了,你们赶紧吃饭。”老人坐在屋檐下,有一搭没一搭和我说话,问些稻子收了没有,今年的南瓜多不多,小孩子上几年级的话,我一边吃饭一边回答她。

饭吃过,我拿了纸笔,来到她旁边,用本书垫在膝盖上,信签纸展开在书上,询问着。她说:“小囡,你寄给妈妈的钱收到了,是五十元,对不?这点钱够我一个月买油买盐买火柴了,够我吃药打针了。我经常感冒,克感敏要买回来搁的,小柴胡冲剂要买回来搁的。打两个喷嚏,脊背毛冷冷的,就要吃药。你在厂里干工作,很辛苦的,妈妈没有其他病,事情不大,你不要挂着……”中途,我会请老人家说慢一点,讲快了,我写不下来。通常地,她说什么,我就写什么,不做太多的改动。一点不改动也不对,遇到前言不搭后语,啰啰嗦嗦,你要给她整理一下,疏通一下,使其符合语法规范。

母亲跟女儿说话,保持口语,保持乡土味是最好的。女儿打开信来读,就像妈妈坐在跟前,和她絮絮叨叨,拉家常那样,这样母女间更有一种亲切感。信写多了,我熟悉老人的说话风格,她说第一件事,就能猜出接下来会说的第二件事。这样的信件,通常是不长的,一页信纸就够了。称呼、落款、年月日除去,就十几行,所以半个小时就能写成。信写好,读一遍给她听听,满意了不?还有什么漏写的,继续补写进去。还要帮她把信封上收信人信息填写好,信件折起来装进去。夜幕就要降临的时候,老人起身,连连说:“麻烦你了,李老师。”我说:“没有没有,不客气,下次要写信,再来找我。”

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农村教师,帮人写信,是重要的社会活动,隔三差五就会碰到。有的人来了,写完信还要坐着聊一会。许多乡邻的情况,学生的情况都会了解到,和群众的关系也变得密切起来。只是,有的姑娘,未婚夫在部队上当兵,她们要写信,是不会找我写的。原因也简单,男女间有些私密的话,让一个无关的人写在信上,不合适。她们会找个女学生,说着,一句一句让人帮她写上去,寄给远方的心上人。

时间长了,写信多了,写起信来得心应手。要和某某联系,写封信去;要和上级反映个问题,写封信去。反而觉得,见面谈,没有用纸笔在信上谈好。信上说事,考虑斟酌,要怎样说,想好了再说。说出来是周密的,恰到好处的。面对面说,要么想好了要说的话,到时却忘记了;要么是某些语言表达欠妥。可说出来的话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直到如今,求人办事,我总是先发个信息过去,投石问路。对方忙着,等待一下,别催人家,这也是一种对人的尊重和礼貌。要是电话打过去,人家开着会,或是会见着客人,不接你的电话不是,接你的电话也不是,多难为的。

其实,最能直抵人心的沟通,不是语言,是文字。广义地说,《论语》是孔夫子写给后世的书信,《道德经》是老子写给后世的书信,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作家写给后世的书信。读信是接收信息,读书一样是接收信息。你想吧,如果是用嘴来说,这些信息跑冒滴漏,你传我,我传你,早已面目全非,哪里说得上准确完整地理解和继承发扬。所以,人类思想的精髓,不是在说话中,一定是隐藏在文字里。读书人之所以明智睿智,不是他多么地聪明和天才,而是他接受了典籍文字的滋养。之所以能长成大树,是因为土壤肥沃,阳光雨露充沛。

儿子逐渐长大,离开我到县城中学读书。逆反期到来,父子之间怎样交流,成了面临的问题。如 何把我的想法,我的希望传达给他,如何继续增进父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实在是个问题。那时候我在读《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向榜样学习,既然见面不大好谈话,何不通过书信来交流?写信又是自己所擅长的。就这样,从他上初一的时候开始,一直持续到大学一年级,我每周给他写封信。多则三五页,少则写一二页。儿子周末回来,周日到学校去,在他的行囊里都有一封父亲写给他家书。父子之间,一周谈一次话,已经是最低限度的交流了。如果连这一点也做不到,即使父子血缘关系,心灵聚焦的时候,和陌生人有何两样?

就这样写呀写,一直写到他上大学一年级,前后写了近四百封信。信的内容有的谈理想,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考试,有的谈生活琐事,有的谈健康,有的谈文学历史,有的谈音乐建筑,有的谈修身养性。有的谈社会人生……读书人,谈得更多的是读书。把我的读书经验告诉他,也把我的读书收获和他分享。做这件事,我不是希望他考试成绩有多好,而是希望他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道德优良,身心健康,明理爱国。十多年过去,我的儿子成了一名教师,热爱事业,教书育人,在边疆做奉献,我写信的目的达到了。这些信件,一部分弄丢失了,大部分被收集起来,编入《李本聪书信集》一书。

相关文章

  • 书信

    历次搬家,都记着要把厚厚的几摞书信带着,这些书信一直跟随着我辗转,从来也没有舍弃它,也许是我极其珍视的缘故,妻子每...

  • 书信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木心先生 不知从何时起,羡慕起书信时代的爱情。 那时的...

  • 书信

    写一封信一个字一个字搜肠刮肚严密组合一个字一个字横竖撇捺雕刻成活体印刷在奔你而去的途中字里行间的孤独蕴量出焦虑和期...

  • 书信

    【No.448】 曾经, 书信是生活中的最重。 是父母的牵挂与叮嘱, 朋友之间的相互支撑, 是兄弟姐妹的互相激励,...

  • 书信

    【No.448】 曾经, 书信是生活中的最重。 是父母的牵挂与叮嘱, 朋友之间的相互支撑, 是兄弟姐妹的互相激励,...

  • 书信

    《 下雨》 衣服湿了, 鞋子湿了 头发湿了 可我还在心底为你撑着伞...

  • 书信

    书信是一种文体,常列入作家的文集之中。书和信连在一起相提并论,可想而知这一文体的重要性。它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一种重...

  • 书信

    林颖: 你说等待的滋味太过煎熬,如同抓不住的光,可我们又何曾真正将等待视为一种内心深处的捕风捉影。影绰摇动的、缤纷...

  • 书信

    茉。 很久没有提笔写信,指尖上传来僵硬的触感让我很容易的想起了曾经钟爱着...

  • 书信

    这封书信 忘了日期 挣扎着最后的结局 北京的距离 忘记了现实的甜蜜 毕业的简历 缺了你陪伴的笔迹 家里的不同意 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shh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