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记
刚刚过去的暑假,我过得非常充实。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我看到教师暑期读书活动的倡议时,立刻心动报名参加。不久又在最喜欢的APP《樊登读书会》里看到了30天学习《论语》的活动,《论语》一直是我特别想了解和学习的,鱼与熊掌可以得兼,我又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从7月7号到8月10号我学习了美国马歇尔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于洁老师的《我就想当班主任》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写了30篇读书笔记,这种在规定时间共读的方法能互相交流学习、督促进步。有几天白天很忙,晚上累得眼皮都抬不起来,还是坚持把规定的内容学完了,那种心情像完成了挑战作业的孩子,轻松畅快而有成就感。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也就没有收获的喜悦。
二、学习《论语》的因缘和过程
几年前我参加过传统文化的公益课程。感叹老祖宗神奇智慧的力量,让很多家庭改善了夫妻和亲子关系,课程里引用最多的就是《论语》,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却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顿感“半部论语治天下”此言不虚。
解锁了《论语》课程,我如同干渴遇到了甘霖,迫不及待地学习起来。年近五十,记忆力早已不能跟年轻人相比,125节课限时30天完成,我估计再用功学习,如果不做记录也会很快忘光的。
于是我想了一个笨方法,把任务拆解,每天学习五节课。每句话至少学两遍,第一遍看视频学习,第二遍把原文和译文抄写下来,再根据讲解和自己的理解写出收获和心得。如果有没跟上和不理解的地方再看一遍。我写了七八十页的笔记,观看视频的总时长达到两千六百多分钟。
三、学习的感受和心得
放下笔记,回想樊登老师的谆谆教导,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端庄安详而又乐观活泼的生活状态。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望之俨然,既之也温”孔子对学生严厉又温和,有强大的气场却不咄咄逼人,觉得他很高大很伟岸,却感觉特别舒服和温暖。孔子的一切言语和行动都是发自内心的,不掩饰不造作,身心合一,充满力量和感染力。
其次是孔子活得很真实,是一个会生活,注重生活品质的人。他讲究饮食,注重食品安全“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他穿衣服很讲究,注重细节和礼仪,他喜欢音乐,听韶乐,乐在其中,三月不知肉味,还能说出作曲的规律和起承转合。
同时他更看重的是人的品质和气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不是仇富,而是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要有精神上的追求,不要成为物质生活的囚徒,学会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获取快乐的能力。
孔子的为师之道更是精妙绝伦,可谓教育学,心理学的先知和集大成者。
“不愤不菲,不启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啐啄同时”能形象地说明这个道理,老师和学生就像蛋壳内外的小鸡和母鸡一样一同发力,让孩子经历思考的过程和求之不得的痛苦,让大脑在剧烈摩擦下产生火花,而老师在孩子已经有了思路,差一点点时稍稍提示他,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老师要相信孩子的力量,不打压孩子,把思考过程当做游戏一样,快乐而自信地学习,孩子当然能喜欢上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发展孩子潜力、培养积极性是非常科学的。
孔子对学生的理想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立志就是确定人生的目标,有志向才有动力和追求,才能获得大的成功和幸福。
道德和品质既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做人的原则和底线,一旦突破就满盘皆输。
仁是做人的依循和处事态度和方法,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就是给自己种花,走到哪都会有贵人相助,反过来如果到处种刺,就会处处受敌,事事不顺。
艺是让人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长处,才能有正确的求学方向,扬长避短,有自己的爱好和趣味,生活才会多姿多彩幸福美好。
四、反思
可能是更年期的原因,我有时候会焦虑,情绪不稳定。对照孔子的达观和活在当下的状态,我要学习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患得患失,让自己保持平静祥和又开朗活泼。
在教学方面,我要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内在和差异性,相信学生,多鼓励他们,在学习和做人方面给他们更有效的指导。
五、进一步打算
我在有任务时,驱动力比较足,一旦压力轻了,就容易松懈下来。我想每天用一定时间把《论语》巩固一下,在学习中进步成长。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矣!”这是孔子担心自己的四件事,也是对我自己的鞭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