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印度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在这场地震后,可怕的谣言传遍了整个印度。谣言的内容时在此次地震灾区以外的地区将会有范围更广、震级更大的地震发生。
这些谣传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令研究者非常不解的是,人们为什么会散步这种灾难性的、令人焦虑的谣传呢?不久,令研究者恍然大悟:谣传不是用来增加焦虑的,而是用来为焦虑辩护的。
换言之,即便他们住在郊区外,这些人还是感到非常害怕。这就产生了认知失调:他们的这种强烈恐惧与现实的安全不符。因此,他们散步这种谣传以证明他们的害怕是事出有因的,进而也就降低了他们的认知失调。他们使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与自身的感受和行动相一致。
研究发现,越将不一致的行为归因于自己的选择,你的认知失调就会越严重。举个例子,如果某人给你一大笔钱让你公开发表与你态度不符的观点,另一个人给你很少的钱来做同一件事情,而且你都答应了。前者有利益诱惑的压力,后者更多是你自己的选择,那么后者会让你产生更严重的认知失调,而且你也会更大幅度地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为使得你的行为和态度保持一致性。
真是一个有趣的研究发现!这让我想起了我们日常行为当中很多与此项研究相关的行为和态度。明明不喜欢一个人,却不得不去恭维ta时,态度就很敷衍;当喜欢的一个人身上有很多你不喜欢的特质时,你开始说服自己,甚至给这些特质找借口,美化特质;当偶像失格时,你还会感到一种“替代性认知失调”;当你在网上购买的一件衣服,明明觉得不好看又懒得退货时,如果商家给你好评补偿,你会觉得这件衣服难看也没啥关系了,而如果这件衣服是不退不换属性时,你会在心里尽可能地说服自己其实也没那么难看,甚至越看越好看O(∩_∩)O~
随后,我又想起了“自我实现的预言”:人们会尽可能将自己的行为和本人的态度保持一致,所以从积极方面来看,我们要给自己阳光正能量的心理暗示,我很棒,我很好,那么你也会往相关的行为靠近,来实现自己的预言!
“我们大多数人经常会有言行不一的时候,这是因为我们会对这样的行为熟视无睹。但是如果有人站出来而且迫使你正视它,你可能就不会再对其置之不理了。”这段话比较让人深思,明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明明清楚熬夜看手机的危害,明明知道三餐不规律的损伤……
![](https://img.haomeiwen.com/i23355193/ead25095651b9d7b.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