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领悟老子的智慧(一)

领悟老子的智慧(一)

作者: 清风细语入我心 | 来源:发表于2022-12-04 11:26 被阅读0次

    最近在读老子的《道德经》,读到第三章:圣人之治时,感触还是很深的。原文是这样的: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不治。

    翻译过来就是:不推崇贤能之才,使人民不争名夺位;不以奇珍异宝为贵重之物,使人民不做偷盗的坏事;不炫耀可贪之物,使人民不产生邪恶、动乱的念头。因此,有道的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要净化人民的心灵,满足人民的温饱,减损人民争名夺利的心态,强健人民的体魄。要常使人民没有伪诈的心态,没有争名夺利的欲念。使那些智巧之人也不敢肆意妄为。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政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这里老子提倡无为,只要人心中没有贪念,就不会有不满及争夺之心,从而使自己达到一种纯朴自然的状态。强调不要使民众产生志向,但是要使民众强健体格。他特别强调最高统治者也不能存有欲望,而应该与民众达到一样的无知无欲的境界。因为民众是以圣人为榜样的,圣人如果欲望表现出来,民众就会觉得不知所措而出现混乱。老子认为能做到这些就是无为之治,就没有不能治理好的地方。

    书中列举了宋仁宗开创治世,清静无为的例子。宋仁宗为人谦和宽容,朝臣可以言论自由。所以宋仁宗时出了很多名臣,比如包丞、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等。

    比如有一次,仁宗的宠妃张贵妃想求仁宗封自己的叔叔张尧佐为三司使,仁宗答应了她的请求。但是,御史包拯坚决不赞成,他认为三司使是主管朝廷财政工作的重要官员,而张尧佐才能平庸,不堪此任,仁宗难以给张贵妃交差,只好让步,封其做节度使。唐代的节度使是个虚职,包丞便答应了。但对仁宗说道:“节度使怎么就是个粗官呢?太祖、太宗不都做过节度使吗?”在争论的过程中,包拯情绪激动,唾沫星子都飞到了仁宗的脸上,仁宗也没有怪罪他。

    回宫之后,张贵妃不甘心,撒娇使性,想让人用收回成命。仁宗只好训斥她:“你就知道为你叔叔要高官,难道你不知道包拯是御史吗?”

    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仁宗对大臣们的宽容和包容,所以那个时期很少有奸佞小人,朝臣们什么话都敢说,这反而使仁宗能够全面的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不至于被谗言蒙蔽了双眼。仁宗的宽容仁厚,也感动了一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报答皇帝知遇之恩的君子。也因为如此,仁宗才维持了四十年的承平气象。

    仁宗不仅对大臣们宽厚,对百姓和侍从都很宽容仁慈,但是却严于律己。

    减少赋税、赈济灾民是他常做的事儿,每当自然灾害或者边境战事失利,他会下令停止宴饮歌舞,遇到灾害,他会诚心祈祷上天赐福。每隔几年,他会释放数百名宫女出宫,让他们回到民间,过正常人的生活。仁宗一生做了很多善事,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中,也是比较少见的。

    仁宗珍惜每个人的生命,对于判死刑的案子,他都会自己亲自再审理一遍。由死刑改为其它刑法的人数,数以千计。

    仁宗唯独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他生活简朴,从没有大修宫殿。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一次,仁宗在宫苑内散步,屡屡回头张望,随从的侍卫都不明白仁宗的意思。等会到宫里,仁宗对妃嫔们说道:“今天,我渇坏了,快快给我倒些热水来。”妃嫔觉得很奇怪,于是问道:“皇上在外面为何不喝水,而让自己渇这么久呢?”仁宗回答说:“朕屡屡回头,却没有看见随从们准备水壶,如果问的话,就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我就忍着口渴回来了。”

    宋仁宗的例子足以说明榜样的力量,无为而治,首先考验的是领导的智慧、胸怀和气度,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你自己要首先成为这个环境。上行下效,严于律己,才是合理的运行模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领悟老子的智慧(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skv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