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画不像中国画,书法不像书法——莫蒂耶作品展观后记/徐景洲

中国画不像中国画,书法不像书法——莫蒂耶作品展观后记/徐景洲

作者: 徐景洲 | 来源:发表于2021-12-28 17:41 被阅读0次

    清华艺术博物馆看比利时艺术家莫蒂耶的作品展,一方面确实看不懂,一方面看后又久久忘不了,似乎每幅画都是一个谜:为什么会是这样?艺术创作的无限可能性也是艺术的神秘性,画面背后是艺术家的神秘心灵世界,那是人类生命中最奇异的风景。

    看不懂就是看不懂,只觉得挺有冲击力,好象是变形变丑的中国书法中国画,但这就是艺术——清华大学举办的比利时已故艺术家莫蒂耶的《墨行光影》展,50幅中国水墨画与中国书法代表作,让人大开眼界,也大呼看不懂。当然,视觉与心灵的冲击力似乎也因此久久耿耿于怀,让你回味咀嚼不尽,渐渐地就有了看得懂的感觉了:原来艺术可以是这样!

    应该说这是西方的水墨画,而且是现代派水墨画,更抽象也更有了意象。许多作品都是无题,有题的你也未必能对上号。但艺术家的创作是认真的严肃的。这些看似乱七八糟的画里有着艺术家对中国古代文化与书画艺术的崇敬与理解,有着西方人的水墨个性,以及他所要表现的对人性对世界的表现与阐释。

    来看两幅画,不看画题,很难看出它们的主题。第一幅题为《母亲和孩子》,中国传统书画影响很明显,顺这个题目看进去,想深些,很有视觉与心灵的冲击震撼力。母亲的躯体臃肿肥胖,臂弯里挽着的孩子,脸伏贴在母亲的脸侧。为了孩子,母亲丑了,但母爱的光辉,却又就让丑态闪耀着美的光辉。于是我们说,这是母爱的赞歌,生活中,有时越丑越美啊!但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丑的现象时,能够看得出人性的美吗?

    第二幅题为《脑中的太阳》,但可以很容易分辨的是,画的一部分像鸡头似的脑袋,而身体更是简化抽像得像一个拙笨木匠做的木架子:只有三根手指与一只脚。那所谓的脑中的太阳,就是那只大大的鸡眼似的墨块吧?我呆立而思,不得其解。仅能看出线条构成的人形,也有几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神韵,但更触目惊心的还是那近乎粗鲁的短直线条的穿插与衔接,它所构成的意象,似乎是脑中的太阳太大太重到难以承受,于是一手支地,头颅垂下,身体前倾,极富张力与视觉冲击力,这时便有了若有所悟的渐入佳境感。然而,未必!又或是脑中有太阳而身体无所谓?是脑中有思想如太阳而身体为伊消得人憔悴?唉!真是烧脑!超出了我的认真经验与审美能力。这幅“脑中的太阳”作于1956年,我恰恰出生在1956年,于是莫名其妙喜欢这幅与我同龄的画。我想,这样简单的构图,完全复制岂不是太容易了,似乎所有的画画的技巧都不要啊!

    看这样的画,胡猜乱想终无益,还是来听听专家的解读吧:

    莫蒂耶的大幅水墨作品经常激发人们对符号概念的评论,与其试图从作品中找出通用语汇,不如将它们视为图像符号。如此一来,这位比利时艺术家的作品与中国传统水墨又一次交织。与其停留在字母创作上,不如说艺术家聚焦于图像化的构思。因此,他的每件作品都像一个引起情感振动的图像符号,透露出某种私人的感悟,而具体的内涵,莫蒂耶没有给出解释。他的做法是要么理解,要么放弃理解。每件作品的密钥都只掌握在莫蒂耶的手中。欣赏莫蒂耶的水墨作品,不仅要明白其作品存在的基础,而且要懂得他存在的基础。每个人都有相似性和差异性,这些相似性和差异性也使得两种文化相互关联或者彼此区别,但最重要的是,它们证明了艺术是发现另一种艺术的神奇媒介……通过加强白纸黑墨的反差,莫蒂耶展现了一种超越语言的力量。无论我们身处哪一个世界,这种力量都能将我们引向另一个新的世界。

    这样丰厚而复杂甚至玄妙的内蕴,一般的观众,如何看得出?但画家为何如此画?他要告诉人们什么?偏偏他不说:我不想告诉人们什么,我只要表现我的感觉!是的,感觉决定了人的存在,也决定了人与人的不同。而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无限可能性,参观这样的展览,即使看得半明不白,但能感悟到世界与人如此之丰富多彩且奇妙无比,也是很大的收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画不像中国画,书法不像书法——莫蒂耶作品展观后记/徐景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snp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