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巧克力,是因为喜欢巧克力苦中带甜。
有一个成语叫做苦尽甘来,是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中的话:“忘餐废寝舒心害,若不是真心耐,志诚捱,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书面意思是痛苦的日子即将过去,甜蜜的日子就要到来。
巧克力也是这样的,入口是淡淡的苦涩,细细嚼来,满嘴的香甜,这也是我痴迷巧克力的原因,也是我的幸福。
那幸福可不可以量化?范伟有段经典的幸福名言:“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到别人手里头拿着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件厚棉袄,那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了,你就比我幸福!”你看,是不是量化了,一个包子,一件棉袄都是幸福。
也有人抬杠说:我有车,有房,老婆漂亮,孩子聪明,但我觉得就是不幸福。对于这样的人,我先问一句,你抗不抗揍!你是在拉仇恨。明明看起来物质丰盈的人,为什么说自己不幸福呢?我觉得孔夫子老人家解释得非常明确。孔子个弟子叫颜回,孔子非常喜欢他,评价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解释一下,颜回这个人很优秀,饿了,用树叶裹点饭吃,渴了用瓢喝水,别人看他那么穷都很担心他,但是颜回依旧很快乐,颜回真优秀。
颜回得幸福是很多学者研究的课题,生活都是问题了,但是幸福感依旧爆棚。可见,幸福不是拥有物质的多少,是能否感觉到幸福,或者说幸福是对幸福的感知力。并不是说物质生活不重要,我只是觉得对于幸福的感知要高于物质。
还有一个因素会让人觉得不幸福,“习得性无助”。这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1967年研究动物后提出来的。他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狂奔。后来实验者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为什么它们会这样,连“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这些本能都没有了呢?因为它们已经知道,那些是无用的,这就是“习得性无助”表现。那对于我们有什么启发呢?会不会我们感觉到不幸福也是“习得性无助”的结果?因为恋爱中受过伤害,就不再相信爱情;因为被别人欺骗过,就不在信任任何人;生活以痛吻我该怎么办?是抱怨生活,从此一蹶不振;还是感知幸福的存在,妥善的解决问题?答案那么简单,去做就好了。
你看,普通人感觉不到幸福大概就是这两个原因:
第一,缺少感知幸福的能力。
第二,落入“习得性无助”到无望的循环。
如果这两条都解决了,你还是觉得不幸福,那就学习小哥,吃一块巧克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