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郑师兄来电,说她的两位朋友,想发起成立生命关怀的公益基金会,约我和发起人之一的卢女士交流一下。
22日下午和郑师兄、超,一起来到卢女士位在钱江新城华润大厦的办公室。

卢女士介绍了发起基金会的缘起和设想。卢女士认识一位民政局的领导,任上推动绿色殡葬工作,关联就有临终关怀的内容。再者,最近发起人团队受到《善终守护师》的启发,更想把这一设想落地。
见面寒暄之后,卢女士就直奔主题,在介绍缘起之后,就向我询问临终关怀具体做什么,怎么做?在听完我的介绍之后,我们又聊到“生前预嘱”、“临终者与家属的身心灵支持”、“适老化居家改造”、“家族信托”、“丧亲辅导”等话题。
卢女士等发起人团队此前和一位养老院的负责人有过沟通,养老院负责人提到落地难的问题,毕竟养老院内有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数量不多,再则愿意接受临终关怀,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临终关怀”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如何推广“临终关怀”的理念,如何落地“临终关怀”,是成立基金会之前必须探讨的问题。

我谈了谈我的想法和思路,也是借鉴“人间慧议”的实践思路,我称我们这个小团体为“生命关怀研究型组织”。
第一步,组成松散的学习团体,通过网络、读书会推广生命关怀理念。邀请有意愿学习了解的朋友加入。
第二步,发起论坛、组织培训参访,培养生命关怀的人才,吸引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加入。
第三步,寻找愿意合作的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临终关怀医院等单位,展开生命关怀的实践。
卢女士很认同这个思路,她说我所讲的内容,拓宽了她此前的认知。因为她是做金融信托,她说还可以将慈善信托、保险、保险金信托等财务规划,放入到生命关怀的大系统当中。
卢女士提出“以商养善”,这一块此前虽然听过,但是并不了解具体做法。以适老化改造为例,企业为老人的房子提供适老化改造服务,基金会可以为部分困难老人提供改造补助。而适老化改造的企业,可以出资捐助基金会,成为基金会的理事单位。
这部分运作的模式,未来有机会再做深入了解。
郑师兄另外也表示,她认识温州当地的企业家,寻找几位有心之士一起来参与。
交流结束,和郑师兄出了大楼,彼此感恩这份善缘的成就。师兄赞叹我对生命关怀的深度学习,希望未来可以投入其中。我也说了自己的近况,如果因缘成熟,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又能做热爱的事情,可以把过去所学、所做,做通盘的输出,再好不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