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孩子的问题说到底是家长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说到底是家长的问题

作者: 派大星_5823 | 来源:发表于2018-11-02 18:03 被阅读0次

    现在孩子所处的环境比我们那个年代复杂得多,面临的问题也更多样,我们的上一代信奉的是“不打不成人,棍棒底下出好人”的教育理念,显然,已经不适合现代的孩子。

     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如同南辕北辙,越用力错的越远!

    正因为我们没有正确的观念和足够应对问题的策略,所以变得越来越焦虑、无助、抓狂!

     而一个人长大后的问题都是小时候许多问题堆积而成的,若是真想为孩子的未来打好基础,就必须用正确的观念和方法给予引领,因此,父母的不断学习和成长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一堂《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的课,使我产生一些感触。

    1

    孩子天生爱学习,爱成长。如果不爱学习,他只是不喜欢学习带来的痛苦感受。

    一个孩子,如果一直受到老师的漠视、同学的歧视、父母的嫌弃和埋怨,不愉快的感受和否定的声音,就像蚕茧,一层一层地裹挟着我们的孩子,越往后越难突破出来。慢慢地,他也开始认同大家的否定,放弃自己在学习上的努力,甚至放弃自己,转而被生活中其他形形色色的东西比如怎么打扮自己、谈恋爱等等所吸引、所诱惑,最终误入歧途。因为孩子天生是爱学习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反之,如果孩子能够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持续的鼓励、帮助,看到自己的一点点进步,好的感受越来越多,他的自信心慢慢建立起来,学习动力越来越足,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如此,广告里说的“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将不再是梦想。

    然而,很多父母误用了这种好的感觉,他们鼓励孩子用好的成绩来换取物质上的奖励。这个方法效果确实不错,家长们乐此不疲地使用,因为家长看重的是短期的结果,在绝大多数家长的心中,成绩好等同于成功,小时候的成功必然引向未来的成功。

    其实,这种“奖励机制”会带来更多其他问题,如价值观扭曲、功利心太强、用成绩好坏来简单评价他人等等,这些问题会对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却往往容易被家长忽视。

    2

    很多父母心中好孩子的标准,本身就有问题。

    通常父母心中好孩子的标准是:听话、成绩优异等,这个标准本身就存在问题。强调听话,会使孩子丧失独立思想、盲从权威;过于强调考试成绩,看重门门优异,则给了孩子过多压力,使得孩子把学习当成负担,反而容易逆反、厌学,甚至在家长的影响下,看重结果胜过过程。

    如果把每个人比作自然界的一株植物,有高的树木,有矮的灌木;有阔叶的,有针叶的;有红的花,有绿的草;有开花的,有结果的;有向阳的,有喜阴的;有四季常青的,也有一岁一枯荣的……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各有特色,又怎么能用一个统一的狭隘的标准去评判呢?

    当然,比如讲礼貌,尊重长辈作为好孩子的一个标准,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有时候是我们家长自己没有做到讲礼貌和尊重孩子,自己言行不一致,给孩子输入两个截然相反的信息,结果,孩子自然而然地追随家长的行为,模仿家长。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所以,这种情况需要做的倒不是指责孩子,而是追根溯源,先反观自己,反省自己,改好原件,原件没问题,还需担心复印件吗?

    更可怕的是,家长评判孩子的标准如同行业的国家标准,涵盖方方面面,直奔完美而去。

    TED一个题为《正确的教育方式——避免过度呵护》演讲里说“很多家长努力让孩子过一种清单式的童年,就是:我们确保孩子安全、健康、吃好,喝好,然后期望他进好学校,并且是好学校的好班级,在好学校好班级中还要取得好成绩,并且不只是成绩,还要拿高分,不只要好成绩和高分,还要获得荣誉和奖项,要参加运动、活动,还要有领导力……我们对孩子进行督促、哄骗、暗示、帮忙、唠叨、甚至讨价还价,只为了得到期望中的完美。”讽刺的是,我们期望孩子能做到完美,而我们自己却从没做到过。

    电影《无问东西》里说“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谓与同情。”在我心中,拥有善良、真诚、勇敢、正直、孝顺父母、懂感恩,有良知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人正,再差也差不到哪去;心歪了,专业能力越强,只会伤害到更多的人。

    3

    允许孩子有负面的情绪。

    孩子的脸如三月的天,阴晴不定,最让父母头疼,于是父母本能地排斥孩子的负面情绪。看到孩子出现沮丧、害怕、哭鼻子、发脾气等负面情绪的时候,通常得到埋怨的回应“哭什么?遇到事情只会哭,没出息!”“怎么又发脾气了?” “胆小鬼!”

    其实,出现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接纳情绪,疏导情绪才是应对情绪的好方法。倘若强行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孩子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

    有的孩子会选择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压制的情绪越多,爆发时的威力越大。成人后,他会用父母对待他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人,不理解和不接纳对方的情绪,因为他们未被善待过,这样很难获得融洽的人际关系;有的孩子选择一倔到底,于是,家里三座火山爆发,最亲的人彼此伤害。不愉快的感受使孩子即使明白自己做的不对,也不愿屈服父母,结果适得其反。

    西方国家处理负面情绪的办法是在幼儿园和家里设立“冷静角”,让大人和孩子先稳定情绪,再处理问题。这个办法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冷静角无法随身携带,户外出现负面情绪无法及时处理;二是若没有自控力,人在情绪激动的最高点时,很可能会拒绝进入该区域,因为进入冷静角,意味着承认我做了不冷静的事、错误的事,在那个状态下,当事人不觉得自己错了。

     晚上,家里爆发了一个冲突事件,我发现丈夫的处理方式即方便适用,又标本兼治。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剥好橙子给女儿吃,她快吃完了,不知道是橙子难吃还是什么原因,发脾气把橙子扔了。外婆看到外孙女乱扔水果,而且橙子价格不便宜,也生气了。随后我私下严厉指出女儿和外婆的不对,女儿非但不接受,还认为我护着自己妈妈。

    奇怪的是,丈夫和风细雨地和孩子说上一会儿,孩子就用沉默的方式表示接受意见了。第二天对外婆说:“外婆,你能不能买甜一点的水果?”外婆欣然答应了。

    我好奇地询问丈夫的驭孩秘诀,他说:“首先你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想成为好孩子。然后告诉她,这件事你的选择导致外婆因为辛苦买来的水果得不到你的肯定,心里会很伤心,于是外婆会指责你,妈妈也会批评你,三个人都不开心;还有一种选择,就是谢谢外婆给自己买来想吃的橙子,但是橙子不够甜,建议外婆买甜一点的,那么外婆因为你的肯定,心里很高兴,下次会选择更好的水果,妈妈也不会指责你。两种选择两种结果,她自然就明白要做哪种选择了。”

    与“冷静角”相比,这种应对孩子发怒的方法,不需要任何形式上的东西。这个方法直接绕过情绪的大门,避免触动“错”这个敏感词,迂回到孩子的内心,把一个人向善向好的本性激发出来,没有情绪上的冲突,孩子很容易冷静下来,情绪上不对抗,做出正确的选择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4

    带着爱与信任放手,通过体验学习。

    保姆型家长,控制欲强,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设定的标准存在,事必躬亲,大事小事同样重要。家长们将科研人员的认真、负责、严谨的工作态度用于自己的孩子身上,不放过任何细节上的瑕疵,结果家长累,孩子烦。

    试想,孩子置身于父母的牢笼里,没有自由,即使在别人眼里是学习的榜样,对他本人而言,内心并不快乐。就像动物园里被训练表演各种节目的老虎、大象、狗熊、虎鲸等,它们因为不堪忍受人类的虐待,只能屈服,按照人类的要求去做违背自己天性的事。终有一天会爆发,动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就不难理解,一些被家长和老师一手调教出来的好孩子、好学生,在成人后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如自杀或伤人。

    孩子的未来有无限可能,只有做家长的愿意放手,带着爱与信任,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和成长,自己积累处理问题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5

    永远做孩子的发光体。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如同太阳,孩子便是月亮。太阳越亮,月亮才会亮起来。尤其是遇上各种各样的黑洞时,做家长的因为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或是觉得失了面子,往往自己情绪失控,让孩子内心疲惫地回到家,又要面临一场狂风暴雨。

    科恩在《无条件养育》里提出,好的养育方式应该是“无条件养育”,我们爱孩子,不是因为孩子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是谁”,爱和孩子的行为毫无关联,我们无条件地看到孩子、接纳孩子、支持孩子,不因孩子成功与否而改变自己对他们的爱。

    永远做孩子的发光体,这里说“永远”,意味着任何时候,从现在到未来,得意的时候和失意的时候;意味着我们要给予无条件的爱和光明,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港湾,给他足够的安全感。

    6

    每个人不是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孩子的世界除了学习必然还有生活,两者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相互投射。简单地教一些学习方法和技能,就期待给孩子带来很大的进步是很难的。

    就好比,看到一棵树的某些叶子黄了,你只关注那个树枝,远远不够,我们要关注的是树的根和主干。

    当我们做家长的重新审视并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带着无私的爱,百般的耐心,相信孩子,激发孩子内心向善向好的种子,再配合一些方法,孩子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的问题说到底是家长的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spqxqtx.html